莘莘范文网 >个人总结

实验类教案优秀6篇

pUssy 分享

教案的结构化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知识,建立自信心,通过制定详细的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控课堂时间与节奏,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实验类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实验类教案优秀6篇

实验类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设计多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思考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教师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读着听着,你脑子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词,检查自学情况,理解如实、不假思索的意思。

3、指名读文,评议正音。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再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⑴ 什么人在做实验?

⑵ 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 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四、写字指导

1、将部分生字进行归类,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发现:

绳、险、俩、堵 左窄右宽。

瓶、顺 左右同宽。

2、范写:瓶、系、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听写后学生对照词语表自行批改订正。

二、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理解?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⑴ 同桌讨论。

⑵ 抓住重点语句,全班进行交流。

①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预设:

生1:实验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女孩很机智和果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她能够很快的作出安排。

生2:是的,其他两位同学也很配合,没有争第一或第二,他们的配合很默契,很有团结合作。

生3:还有,小女孩有着先人后己的精神,她把自己排在最后面。

②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抓住不假思索理解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

③ 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默契。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⑴ 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⑵ 请一小组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引读最后一段话

抓住激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课题成功的内涵。

四、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写一写。

?教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先围绕课题质疑,学生提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一读课文就解决了,然后我就抓住课题中的成功这个关键词进行引导,让学生讨论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有关句子,因为学生不能离开文本单方面的进行述说。学生读了这些句子有的抓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句话说因为小女孩让别人先出去,先人后己。 也有的抓住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这句话说因为他们很有秩序,也有的说其他两位同学听从指挥,有的说他们很讲究合作。

实验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积累富有感染力的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

3、朗读课文,能把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的情景和关键词句,弄清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小声读课文,想一想,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说,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的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多字、漏字。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解词)

3、读后学生汇报,可以各抒己见,不要强求统一答案。(问题在学生中解决,整体感知课文)4、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识字写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②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即时评价。第二课时一、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1、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理解教育学家的激动。

4、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①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②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③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二、总结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谈一谈再写下来,选取好的作品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可适当结合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事迹)

实验类教案篇3

一、制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滴加少量石蕊试液(胶头滴管必须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然后

将装有石蕊试液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待用;

2.取一支大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2—3块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大理石滑落到试管底部;

3.取稀盐酸,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使稀盐酸缓缓加入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盐酸用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盐酸加好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塞紧橡皮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持在试管中上部;

4.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至变红(观察现象);取下已变红的装有石蕊试液小试管,用试管夹自下而上夹持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药品部位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准对着人,加热至红色溶液变为紫色(观察现象);

5.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

2014化学实验考试操作详细步骤实验

二、粗盐水的过滤

实验步骤:1.取滤纸一张,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将其尖端朝下放入漏斗中。向滤纸上加少许蒸

馏水湿润,用玻璃棒轻轻压平,使滤纸与漏斗相贴。

2.在铁架台的铁圈下放一个小烧杯,再把漏斗放在铁圈上,漏斗下端尖嘴处要紧靠烧杯内壁。

3.将玻璃棒一端轻触滤纸三层处,把盛有粗盐水的烧杯口紧靠着玻璃棒引流液体,玻璃棒用完及时清洗干净放回原处,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实验

三、用5%氯化钠溶液配制50g1%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1.往10ml量筒里倒入8—9ml氯化钠溶液(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

后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再将10ml的量筒平放在实验台上,改用胶头滴

管逐滴加(滴管悬空在量筒正上方,不得伸入)至9.7ml(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将所量溶液倒入烧杯中,胶头滴管用完后立即清洗干净放回小烧杯中备用。

2.往50ml的量筒里倒入38—39ml的蒸馏水(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后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再将50ml量筒平放在实验台上,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至40ml,将所量液体倒入烧杯中,胶头滴管用完后立即清洗干净放回原处。

3.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搅拌稍慢点,不要触碰到烧杯内壁)。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实验

四、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1.用坩埚钳夹取一铜片,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变黑,然后将加热后的铜片放置于石棉网上。

2.取一支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一枚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铁钉滑落到试管底部。取硫酸铜,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将硫酸铜缓缓倒入装有铁钉的试管中,硫酸铜用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复位)。观察现象。

3.另取两支试管,横放,用镊子分别夹取铜片和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铜片和锌粒滑落到试管底部。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加稀盐酸,胶头滴管必须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观察现象。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

实验

五、酸.碱的部分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1.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a中,再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b中(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

器口紧挨,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向试管a、b中各滴入几滴酚

酞溶液(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的溶液;

2.向步骤1中变红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至无色,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观察实验现象;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用玻璃棒伸入试管内蘸取少量a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与比色卡对比得出a溶液的ph值,玻璃棒用完及时洗干净,放回原处;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

实验类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②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精读感悟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②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识字写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②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改进:写字的时间至少要保证15分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修改)

3、学生做游戏。

4、小结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阅读提示:这是一个实验,也是一个游戏,却让教育家十分激动。读读课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说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学生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

3、带着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默读课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之前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经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成功原因的。

4、做实验。

四、交流自读收获

1、小组交流:

在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将不明白的地方在组内讨论、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收集起来。

2、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的疑难问题。

五、再读课文,深入体会重点句

1出示重点句一: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解这句话,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这里是重点训练朗读的部分)

2、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二: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3、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三: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六、再次交流收获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对话)

2、小练笔:学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什么?请你写下来。(修改)

?板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

实验的准备

实验的经过

成功的原因 沉着冷静 善于思考

先人后已 团结合作

实验类教案篇5

【教材简析】

这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讲三个学生做游戏的经过。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弄清了实验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动。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设计思路】

1、以教师讲故事和学生分组做实验导入,感受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初步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

2、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本单元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

3、通过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戏)、演(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课文内容)突破本课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分组做游戏,教师记时,看哪一组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拉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已在做游戏时的感受和体验。

3、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小结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题:

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1、多媒体显示阅读提示:

这是一个实验,也是一个游戏,却让教育家十分激动。读读课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说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2、读一读,并说一说“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学生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

3、带着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默读课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经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读收获

1、小组交流:

在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将不明白的地方在组内讨论、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收集起来。

2、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的疑难问题。

五、再读课文,深入体会重点句

1、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一: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解这句话,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2、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3、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三:

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家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以前的多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

(第五环节内容的教学也可以结合第四环节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灵活处理。)

六、再次交流收获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对话)

2、重演课文中的游戏,进一步体会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

(此项活动也可结合教学第四环节灵活处理。)

3、说一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

游戏的经过 成功的原因

顺利出“井” 让别人先出去

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实验类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6、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重点指导:

⑴“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⑵“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实验感知:

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作业: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3年卫生类个人总结优秀6篇

外贸类工作总结优秀6篇

营销类的工作总结优秀6篇

口腔类的工作总结优秀6篇

游记类的作文400字优秀6篇

目标类作文优秀7篇

想象类优秀作文5篇

成长类作文800字优秀8篇

幼儿语言类教案最新5篇

想象类优秀作文优质8篇

    付费复制方法
    7天内可复制本站所有文章

    限时特价:5元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常见问题
    提示:如不想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常见问题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复制内容?

    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问题或者网络繁忙,请刷新页面试下

    2、如何联系客服?

    如需联系客服,请添加客服微信fanwen9944

    (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刷新重试
    正在开启复制权限中,请勿关闭页面!
    一键下载全文一键复制全文选定内容复制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8181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