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教学素材,拟定全面的教案是能够让我们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的,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耳日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耳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点和构造。
2.让幼儿在比较、讨论中了解耳朵的三大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
3.发展幼儿的听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人耳朵的外形特点、构造以及作用。
活动重点:让幼儿在比较、讨论中了解耳朵的三大作用。
活动难点:发展幼儿的听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易拉罐做成的各种响罐(里面装的物体不同)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教师出示制作好的装有沙子和弹珠的易拉罐两只,晃动罐子,请幼儿倾听,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罐子中装的是什么。让幼儿对本活动产生兴趣,增加趣味性。
二、了解耳朵的构造。
1.引导幼儿用镜子观察耳朵,为后面准确区分各部位做准备。
2.结合教材上的耳朵解剖图请幼儿看多媒体课件(耳朵的结构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与多渠道参与法,让幼儿在观察后说,在看后了解在参与后掌握耳朵的各部位名称。
三、了解耳朵的作用
1.了解耳朵听音的功能(采用体验法,让幼儿感受到耳朵的重要性)。
2.了解耳朵的听觉功能——采用感知体验法。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
3.了解声音的传递——(采用了游戏法)。请四个幼儿扮演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每隔1米站一排,幼儿边游戏教师边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让幼儿直观形象了解声音在耳朵的传递过程。
四、讨论如何保护耳朵——本环节幼儿与教师要产生共鸣,在感受耳朵的重要性的同时学会保护耳朵的基本方法。
五、活动延伸:拓展训练,知识延伸。
教师扮演医生给幼儿讲述保护耳朵的卫生知识,加强对不掏耳朵等习惯的引导。
活动反思
1.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适合幼儿生活经历,所以课堂上幼儿兴趣浓、积极性强。
2.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准备了丰富的可操作的各种响罐,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对实现三大活动目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在教学环过程中,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主动、自愿、积极参与;老师适时参与、指导、启发、调整,使幼儿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状态,幼儿玩中学,学中玩。
4.由于本班幼儿个体差异性大,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异样反馈不能得
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需要课后个体指导;另外在讨论如何耳朵进由于幼儿生活经历不多,能说出正确保护方法的较少,这也为老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一个机会,也是考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爱耳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爱耳日
2、孩子为什么会聋?
3、怎样防治?
教学重点:
人的耳朵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学难点:
预防耳聋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爱耳日
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的“爱耳日”,其目的是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的发生,加强耳病的防治,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口的整体素质。
二、为什么会耳聋
孩子为什么会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有后天的。有由于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等原因致聋而药物中毒又是危害最大的。在每年新增的3万多名聋儿中,大约有一半是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一个健康的孩子因为在发烧或其他疾病中打了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病好之后却发现孩子耳朵听力下降了,做父母的真是追悔莫及。
三、耳朵的组成
人的耳朵由哪几部分组成?
1.人有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2.外耳、中耳具有集音、传音、扩音作用;
3.内耳具有位置觉、平衡觉和感音作用。
四、耳聋能遗传吗?
先天聋的发病率约占我国聋人的50%,而遗传聋约占先天聋的85%,其大多数为常染色体稳性遗传。具有关文献报道,在正常群体中,近亲结婚率仅为2‰为近亲结婚。可见近亲结婚是并发遗传聋的`主要因素。
五、预防耳聋
先天遗传聋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做到:
(1)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
(2)两名先天遗传聋人之间不应结婚,如各种原因非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绝育。
(3)先天遗传聋人可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
(4)如果先天遗传聋人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第一胎为先天聋儿,绝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史。
爱耳日教案篇3
20xx年3月3日是全国第十五个“爱耳日”,主题为xxxx。为宣传爱耳相关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从而有效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促进我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xx区疾控中心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在“爱耳日”期间开展爱耳知识的宣传活动,今年我校通过有计划组织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爱耳护耳的生活方式,根据要求现做计划如下:
1、我校在区疾控中心、卫生局、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积极配合组织学习,针对少年儿童人群的耳疾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保护耳良好功能等内容,宣传少年儿童耳健康的重要性。
2、结合今年“3.3”我国第十五个“爱耳日”,利用校园网健康教育栏目,提前组织广大教师在校网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如何爱耳,如何指导学生避免意外伤害,避免噪音污染,加强晨检积极防治传染病,简单识别药物致聋性,减少或者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
3、在学校开展爱耳的知识讲座,上好每一节课,讲解耳的知识,了解耳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比如不去歌舞厅、迪厅等娱乐场所,家庭影院的音量也应该适当控制,及不用或者少用耳机听mp3等,不要随便掏耳朵,小学生不要将小珠子小物品塞入耳内,引起感染损伤,这些都会造成听力下降。
4、为大力推广爱耳护耳的健康行为,学校还利用校广播室、操场、食堂等有效宣传阵地,利用多种形式开展耳保健宣传活动,向广大师生宣讲爱耳健康知识,悬挂宣传标语——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5、作为一个多民族学校的典范,运用多种语言宣传“爱耳日”,宿舍老师利用用餐时间,为学生讲解爱耳知识,加强对民族学生的宣传。
6、积极配合上级指示,按照要求完成宣传计划和总结。
爱耳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玩具塞入器官后的不良后果,知道玩具不能塞进耳朵等身体器官。
2、知道发生意外是要去医院的。
3、具有初步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教学用的ppt一份,小男孩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穿珠子的游戏吗?明明小朋友也来玩穿珠子,发生不了什么事情呢?”
二、教师操作玩偶,表演故事情节
1、玩偶表演
(旁白:游戏的时间到了,明明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穿珠子游戏。)
明明:小珠子,真有趣。(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
2、师:“明明玩穿珠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明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呢?”
三、教师引导幼儿观看ppt,继续讲述故事
1、师:“我们看看后来怎么样了?小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来了,老师赶紧把明明送到了哪里?一声师怎么做的呀?”
2、教师操作玩偶,模仿明明的声音说:“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里了。”
四、拓展幼儿经验
1、师:“我们身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这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不能把东西塞进这些小孔里哦!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像小珠子一样的啊?什么东西比小珠子还要小呀?它们可千万不能塞进我们身体的小孔孔里呀!”
2、教师总结:教室里的小珠子、小插片、小磁钉,家里的小纽扣、小橡皮都不能塞进我们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了进去,一定要马上去医院请医生来帮助我们。
爱耳日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耳朵的重要性,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2.初步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和构造,知道耳朵的作用。
3.不做危害耳朵的行为,掌握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耳朵的作用,知道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课件准备:“各种各样的声音”音效及图片;“耳朵的结构”小知识音频及组图;《爱挖耳朵的小孩》动画视频;“保护耳朵”组图。
活动过程
??
播放音效/图片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们是靠什么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呢?
二
播放音频/组图引导幼儿了解耳朵的基本构造
——这就是我们的耳朵,你知道为什么耳朵可以听见声音吗?一起看看耳朵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吧。
三
出示材料请幼儿佩戴体验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戴上耳罩后,你能听清周围的声音吗?
——如果没有耳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
四
播放视频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1.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了解耳朵发炎受伤的原因及后果。
2.出示组图“保护耳朵”,引导幼儿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爱耳日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活动准备:
会发声音的小乐器、课件《机灵的耳朵》。
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
1、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
2、听一听有些什么声音?
3、你是怎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1、师播放课件《机灵的耳朵》,幼儿倾听辨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喇叭声、歌声、铃铛声、说话声等。
2、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三、游戏:谁的耳朵灵
1、请幼儿用头饰蒙住眼睛,老师在他们的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敲响一种乐器,请他们用手指出声音从哪里来。
2、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四、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1、请幼儿捂住耳朵,老师轻声说话,体验听不见的不方便。
2、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3、小结:不能在教室里大喊大叫,不要乱挖耳朵,也不能往耳朵里塞东西,听到很响的声音要张大嘴巴。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保护好耳朵,让它变的更机灵好吗!”
五、爱耳日
为了让大家重视耳朵,我国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大家要记住,每年的3月3日及是“爱耳日”。
爱耳日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可以听声音,懂得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2、通过游戏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关于耳朵为什么能听音的科学视频;
2、耳朵的结构图;
3、各种声音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画“3(反着) 3”
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看图,像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
2、师:你们知道吗,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天就是3月3日,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要来上一节班会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认识我们的耳朵。
二、活动
1、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讨论交流:(1)耳朵有什么作用?
a:耳朵可以听声音。
b:耳朵是用来听话的。
c:耳朵可以听故事。
d:耳朵可以听音乐。
e:眼镜是架在耳朵上的。
(2)我们没有了耳朵会怎么样?(学生回答)
2、认识耳朵的结构。
师:同学们,耳朵为什么能帮助我们听到声音呢?我们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
(播放关于耳朵的科学视频)
师:谁听明白了?(让学生复述)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1)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可以使我们听故事、听声音......
说明我们的耳朵很有用,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耳朵呢?
(2)讨论交流:
a:不能对着耳朵大叫。
b:不能往耳朵里塞东西。
c:洗澡时不能把水弄到耳朵里。
d:听到很响的声音要捂住耳朵……
(3)师生共同小结:
不随便挖耳朵;
不随便往耳朵里塞东西;
不对着耳朵大声喊叫或说话;
听到很响的声音人要走开或张大嘴巴;
当有水进入耳朵时,请大人用棉球把耳朵擦干净;如果左耳进水就抬起右腿,把头偏向左侧,用手拍右耳,使水从左耳流出来。
(4)师:如果不保护耳朵,耳朵会怎么样呢?
a:耳朵会受伤
b:耳朵会听不见声音
c:耳朵会聋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补充介绍:如果不保护耳朵就可能会使耳朵的内部一些部位受伤,耳膜如果破了就会听不见声音。
5、游戏“看谁耳朵灵”
(1)师:“小朋友们真棒,知道了耳朵的作用,懂得了要保护耳朵。现在老师想试一试你们的耳朵灵不灵!”
师:“灵!”
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游戏‘看谁耳朵灵’”
(2)游戏。(播放声音,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三、总结
1、交流收获:通过今天的班会课,你有哪些收获?(生回答)
2、师: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的耳朵。
爱耳日教案篇8
活动目的
1、经由过程操纵运动,进修听辨种种工具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说话表达。
2、生长幼儿的听辨本领及白话表达本领,进步幼儿的留意力。
活动准备
1、种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离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袭击乐器多少。
3、四张桌子分离部署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灌音机一台及有关灌音带。
活动过程
一、本日先生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接请求:做个有规矩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实验: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纵运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
(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示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内里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立刻报告先生,看谁最醒目。
(2)幼儿操纵。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幼儿园教育随笔?(个体答复,证明准确谜底后团体训练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纵运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老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示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内里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报告各人。
(2)幼儿操纵,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大概是什么工具发出来的?(幼儿自由答复,末了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明内里是米后,团体训练: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纵运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示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预备了许多礼品,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答复)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纵,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体答复,请一名幼儿证明,团体训练: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纵运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示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预备了许多礼品,幼儿手工制作我们再来听一听,内里是什么?
(2)幼儿操纵。
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工具发出的声音?内里有没有工具?会是什么?(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老师视环境恰当加以引诱、提醒)
三、第二次实验:听辨袭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工具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如今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纵:先生在背后分离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袭击乐器,让幼儿猜,料中后出示什物,和幼儿一路拍节拍。
3、小结:这些都是袭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实验,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工具后也可以作为袭击乐器。
2、(放灌音)老师树模为曲子伴奏一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