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范文网 >教师总结

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6篇

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对自己实际的教学能力有清晰的认知,教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6篇

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相关主题图。

学生准备:白纸、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80页主题图。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既然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呢?这就是这一单元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三角形。

(1)让学生试着画一个三角形。

(2)同学们看看自己画的三角形,谁来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3)下面在你所画的图中标出你所指的边、角、顶点。

(4)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5)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6)三角形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7)好。现在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8)对学生的各种定义不置可否,让学生看教材对三角形是怎么定义的。

(9)板书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教学三角形的高、底。

1、下面请大家拿出刚才画的三角形,找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教师巡视)

2、示范从三角形一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

3、我们来给这条垂线取个名字。板书: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道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线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在刚才的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高和底吗?

四、教学三角形的表示。

1、如果我们表示一个三角形需要画一个三角形,那样会很麻烦。大家想一想呢?

2、为了表达方便,通常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教师将三个字母板书到黑板上的三角形上)。这个三角形我们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指出:当然,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还可以用其他字母来表示。

课前热身:

说出图形的名称。出示图形。

提问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教学反思:

本课是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概念用自己的话叙述出三角形的定义,效果可以。

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篇3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概念、特征1、画三角形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

(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所以,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有几个角?4、试一试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交流(找2名学生说)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所以三角形的顶点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认识高和底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屋顶图。从这几幅图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师简单介绍人字梁。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学生尝试。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

(1)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2)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3)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

(4)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

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

回忆刚才过程,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2、教学画高

(1)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

(2)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

(3)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

(4)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寻找相同和不同点。

三、练习巩固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做好准备了吗?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哪些不是,为什么?

2、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注意取整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交流。注意让学生表达清楚:第一个图形底边上的高为2cm。

底3、下图中底边上的高画的对吗?底底底④ ③ ② ①

(1)投影出示,先观察,思考如何改正?

(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确的画图方法摆出来。

(3)说说在画高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练习十二第1题。

(1)独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说画高的方法。

(2)改变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提问:这时该如何画高。指名演示。再改变底边,又该如何画?观察图1,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

(3)讨论直角三角形的的高。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吗?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老师用手指),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指名摆三角尺。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

(5)提问:你能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以哪条边为底?

5、练习十二第2题。

(1)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2)同桌互相检查所画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要求,交流是怎样画的。

(3)展示学生作业,并提问:问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

(4)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

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高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从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则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突破难点。而练习过程中,除了关注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通过一些题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篇4

活动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具实物(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小班数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含ppt课件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

教师ppt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儿操作。

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发给幼儿,让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篇5

一、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概念.

2.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

3.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学习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过程性学习

(一)学前准备:

1、定义:由不在直线上的三条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要素是、、。

如图,三角形记为,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顶点为,三角形的内角为

注意:表示三角形时,字母没有先后顺序,但通常按逆时针来排列。

(二)探索新知

1如图,在三角形中,

(1)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并填空:

a+bc→c–ab

a+cb→b-ac

b+ca→c-ba

(2)结论:①②.

(三)应用新知

1、例1:

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a=3cm,b=4cm,c=8cm(2)e=5.7cm,f=6.2cm,g=11.9cm:

2、当堂练:

(1)下列哪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1cm,2cm,3.5cmb4cm,5cm,9cmc6cm,8cm,13cm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且ad=ac

请比较大小:abac+bc2adcd

四、评价性学习

(一)、基础性练习

(1)如图三角形abc(记作:)中,∠b的`对边

是,夹∠b的两边是、。

(2)图中有几个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

2、已知四组线段:

第①组长度分别为5,6,11;第②组长度分别为1,4,4;;

第③组长度分别为4,4,4;第④组长度分别为3,4,5,

其中不能成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a.1

(二)、拓展提高

1、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12cm和6cm,第三边与其中一边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cm?

2、现有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组成三角形架,有几种情况?分别写出每组数据。

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一,图形若干。

活动分析:

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中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从而突破难点部分。活动的结束之际,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自然结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采用观察法,通过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开。

1、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图形中寻找三角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

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戏“猜猜我是谁”。 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5、游戏“捉迷藏”

幼儿从简单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认识鱼的教案推荐6篇

中班数学认识6教案通用7篇

大班认识零教案推荐6篇

认识数字6和7教案5篇

认识蔬菜的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认识水的教案6篇

认识安全标志教案6篇

中班数学认识6教案5篇

小班认识图形教案6篇

认识数字6的教案优秀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295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