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教案时,一点定要克服形式主义,通过制定教案,我们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森林的故事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仔细观察图片,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和植物在雨中的行为和变化。
2、尝试用比喻的方式描述故事中的植物。
3、喜欢与同伴分享交流图片上的故事。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幼儿用书、挂图、挂图片的架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天吗?那下雨的时候如果忘记带伞了你们会怎么做?
今天啊,也有一群小动物和植物们,他们也忘记带雨伞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二、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图编故事。
1、出示图片1
师:小朋友,图片上是什么天气啊?你看到了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跑到哪里躲雨了呢?你是怎么看出来他们是跑进树林里的?
哦,下雨了,小刺猬、小兔和小熊露出惊慌的表情,急忙地冲进树林里,大树叔叔说:"快来吧,快来吧,快到我这里躲雨吧。"
2、出示图片2、3、4、5、6(幼儿看图编故事)
师:(1)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雨中的森林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2)小朋友要认真看看这几张图,想想这些小动物和植物在下雨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可以先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等下老师请一些小朋友上来说说你的故事。
(3)你最喜欢哪张图?你给它编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4)有些小动物是害怕下雨的,而有些小动物和小植物是不怕下雨的',你们看到他们是下雨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①他们头上顶的是什么啊?他们把芭蕉叶拿来当?(雨伞)那你们觉得小狐狸、小猴还有熊猫躲在芭蕉叶下面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小狐狸、小猴、熊猫他们找到了芭蕉叶当雨伞,他们躲在芭蕉叶下面高兴地说:"下吧,没关系,我们有芭蕉叶当雨伞,这样就不怕别雨淋了。"
②你看到了七星瓢虫是怎么来躲雨的?(哦,原来它躲在了一片大树叶下面)那你觉得这片大树叶长得像什么?(七星瓢虫很小,树叶很大,下雨了,树叶把七星瓢虫紧紧的包住,就像一座帐篷,可安全了。)
③咦?图片有什么啊?松鼠姐姐是怎么来帮鸟宝宝遮雨的啊?
教师小结:鸟宝宝看到下雨了都害怕地叽叽喳喳叫了起来。松鼠姐姐听见了,连忙抖出它那又长又软的尾巴,为鸟宝宝遮雨,她说:别怕,别怕,我来为你们遮风挡雨。
④两只青蛙看到下雨了,可高兴了,还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⑤花儿看到下雨,都张开了大嘴巴,咕噜咕噜地喝了好多的雨水,喝完之后,花儿就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
3、出示图片7、8、9、10
师:(1)滴答滴答,雨慢慢地停了。小朋友看一看,小动物和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图片的蜘蛛姑娘在干什么啊?(她可爱美了,她吐出银丝,把挂在树上的小水珠串成一条条亮晶晶的项链。)
(3)有的雨水啊落到了地面上,那地面上会长出什么呢?(地面上长出了许多鲜艳的蘑菇还有美丽的花朵)那谁会看到这些蘑菇呢?它们看到了之后会怎么做啊?
(4)地板上的这些是什么啊?小刺猬看到了它是怎么做的?旁边的小熊在干什么?你们觉得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小熊高兴地一边拍手一边说:雨停了,大家快出来玩啊。)
(5)天晴了,天空上会出现什么?(彩虹)小动物们踏着彩虹桥,带着它们的战利品高高兴兴地去玩了!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看图编故事。
师:1、刚刚我们都为这些美丽的图片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现在呢,我们要把这个故事连起来编成一个大故事,跟着老师一起来吧!
2、这么好听的故事,是不是应该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你们觉得可以取什么名字?老师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雨中的森林,你们喜欢吗?
四、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可以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谱号图
2、打击乐器
3、头饰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3、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略)
二、欣赏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了解作品结构,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附图(略)
3、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维也纳森林”真正的内涵: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掌握描写、叙述、说明、议论四种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能够使文章既优美又深刻
教学重点:在正确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探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课堂交流掌握四种表达方法各自的表达效果及综合运用后的表达作用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初读文章
1、许多著名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都曾钟情于维也纳森林,施特劳斯更是创作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一世界名曲。景色秀丽的森林并不少,维也纳森林为何得以名扬天下?维也纳森林的艺术灵感的源泉究竟从何而来?
2、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聆听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自读课文。
二、整体把握维也纳森林的内涵
1、形容你读完课文后脑海中浮现出的维也纳森林的景象
2、从文中你了解到了有关维也纳森林的哪些情况?
3、你认为维也纳森林艺术灵感的源泉从何而来?
交流讨论
4、圈划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句子
“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互惠互利,相依相存”
“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亲密的关系?
6、作者表现维也纳森林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4-6小节自然造福人类(视觉——赏心悦目;触觉——调节气温)
7-8小节人类保护自然(集体——订立法规;个人——呵护备至)
9-11小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孔雀与乐队的合奏)
三、品味语言
1、作者为了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在4——11小节,充分运用了描写,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法。请分别从文中找出描写、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法,说说它们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学生交流,教师深入,合作归纳
描写:形象生动,使文章增添了美感,使人能够加深对于维也纳森林优美景致的印象。
叙述:对维也纳美好的生活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说明:为散文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依据,为表现主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议论:议论能够更加深刻的反映本质,揭示主题。
四、总结与迁移
1、这篇文章的写作中心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中国刚刚经历了1998年的全国特大洪水,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有怎样的意图?
2、作为一篇散文,作者是如何做到既能保证语言的优美,内容的丰富,又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深刻的思想主题的?
这篇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承转自然,灵活贴切:描写的贴切,说明的准确,议论的深刻,使人既能对维也纳森林优美的景致、维也纳人美好的文化及生活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又能对维也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层次内涵产生严肃的思考,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文章之所以既能够做到语言优美又能做到思想深刻,多种表达方法的灵活运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依据所学的多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模仿课文第四小节,写一段介绍校园的短文。要求至少运用到描写、叙述、说明、议论等方法中的三项。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4
名称:森林的故事(挪威舞曲)
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准备:
1、谱号图
2、打击乐器
3、头饰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3、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略)
二、欣赏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了解作品结构,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附图(略)
3、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挪威森林》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并结合故事、图谱、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目标:
1、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图谱,尝试看谱听音乐。
3、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准备:
1、图谱;2、魔棒,小铃;3、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
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就“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3、出示图谱,教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故事略)
提问:森林里有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欣赏音乐
1、幼儿看图谱,完整欣赏音乐。
2、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做动作。
3、分段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三、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听音乐,玩游戏。
游戏玩法: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摇摆;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教师幼儿均可),种子与小动物角色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游戏一至二遍结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中班故事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