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教材,理清纵横联系教材,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的总结教学效果,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清明主题班会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清明主题班会教案篇1
主题:清明节祭祀,交通、消防、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及自身安全防范。
目的:对学生进行清明节祭祀交通、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证清明祭祀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内容: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根据规定,清明节放假时间安排为:4月5日——4月7日,4月8日回校上课。节日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此,我们特别提出几下几点要求,请学生共同遵守。
一、防火安全
扫墓时要安全用火,不玩火、不乱放火,做好防火措施。要劝说家长进行文明拜祭,用鲜花、水果等环保的方式拜祭先人,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文明祭拜。
1、请同学们参加野外活动时不要擅自带火种(打火机、火柴等),同家长一道祭祀用火时千万要把周围的易燃物弄干净,如果不小心引燃了周围的易燃物就很容易失火烧山,酿成大错。
2、燃烧祭祀物品应尽量慢慢用小火,防止风大刮走燃烧的物品从而引起失火。
3、祭祀仪式结束后,不要立即离开,要仔细察看刚刚烧过的地方还有没有火星,一定要让火星完全熄灭后才能放心离开。
4、请所有同学回家告知家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如果有谁不小心引燃了森林,谁将会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5、如果有森林失火,请同学们不要参加救火行动,因为你们小,无自救能力,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这样就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所以不允许小学生救火。发现失火要尽快在大人指引下远离火场,并及时报警。火警电话是119。
二、交通安全
清明放假期间人多、车多,全校师生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1、乘车时,要密切关注车况,严禁乘坐非法客运车辆;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2、步行时,要注意来往车辆,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看报或做其他事情。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3、穿越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4、假期间任何学生不可以到铁道附近玩耍,不准横穿铁道。
三、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同学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锻炼,不暴饮暴食。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和诱发肠道传染病。假期间应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正常作息,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假期过后,应按时到校。
四、自身安全防范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自救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骗上当。
1、外出时一定要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向家长告知去向。
2、自己在家时,如有陌生人来访,不要私自开门,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中玩耍时,不要攀缘登高,更不能在阳台、窗边及楼梯口嬉戏,避免发生坠楼和滚下楼梯的事故。
3、要注意用电、用火、用气等安全,防止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确保财产和人身安全。
4、在假期间,要安排好假日生活,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安排时间读书、学习,做到劳逸结合。
清明主题班会教案篇2
教案前言:
清明节的风俗很多,一般的人们会放风筝、插柳等,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清明节荡秋千,荡秋千大家都知道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学会荡秋千,并认识清明节荡秋千的意义,让清明节的意义更深入孩子的内心。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教案准备:
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教案过程: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 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总结:
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
清明主题班会教案篇3
同学们,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洒下一壶热酒,聊表思念之情,也会在烈士墓前,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先烈的感激之情。
我国为清明节特别设定了假期,表示对节日的重视,不久前,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举行队会,是因为本周我们已迎来今年的清明节,让大家更了解它,在节日里过的更有意义。
一、清明节知识
a:老搭档,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最近你都吃些什么呀?
b: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青团子了。
a:无缘无故,吃青团子做什么?
b:你不知道了吧,吃青团子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呀。
a:原来如此,可是,为什么要吃青团子呢?
b:这……..我也不知道。
a:哎,这可怎么办呀?
c:你俩别着急,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青团子的来历》清明团子是传统食品之一。据《琐碎录》记载:蜀人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明团子。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祖之品,皆可冷食。至于为什么要染成青色的?据说是跟祭大禹有关,因为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把糯米粉染成青色,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现在杭州有清明团子,大多用糯米粉和青蒿草混合糅成的。
a:连这个都知道,真让人佩服。
b:其实,咱们班里有很多小研究员呢,他们搜集了清明节习俗的资料,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清明习俗四则》找四个同学来讲
1、清明节要荡秋千。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粗树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清明要踢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清明一定要去踏青。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清明也要放风筝哦。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a:原来,清明节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呀!
二、清明节的诗歌
b:其实,古人也经常用写诗的方式来纪念清明节的。活动前a说的那首就是其中之一。大家一起读读吧
a:下面我们再来听几首。
?请明古诗诵》
甲学生:《清明日》唐温庭筠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会儿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画图中一样。
乙学生:《苏堤清明即事》南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就是从这首诗中化出。丙学生:《苏堤清明即事》南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就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三、清明节知识大考场
b: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应该了解了很多清明节的文化,下面我们就要考考大家。
a:一起进入我们的知识抢答环节吧,答对小组加星,答错要表演节目哦。 b:请问清明节古时又称什么节?(三月节)
a:请问清明节开始于什么朝代?(周朝)
b:请问清明节在现代来说又称什么节?(踏青节)
a:每年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是清明节?(4月4日至4月6日)
b:请问清明节什么时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xx年)
四、清明节故事
a:说到清明节,我还会联想到一个人,他就是介之推。
b: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吧。
?寒食节来历》由4个学生各讲一段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起出奔的臣子,大多离开了他,只剩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就有介之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之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成了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之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让人去请介之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去了好几趟,介之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晋文公来到介之推家,只见大门紧闭。原来介之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山里。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要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之推便会自己走出来。晋文公便下令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之推出来。上山一看,介之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之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发现介之推脊梁堵着一个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衣服碎布,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清明主题班会教案篇4
教育目标: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我的初步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扫墓时烧纸祭扫先者。因此,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森林。尝试根据学校、家庭环境,学习设计森林防火措施。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认识各种灭火设备,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灭火、防火自救的方法。学会本领,化险为夷。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培养应变能力。学习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收集、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教学重点:
1、文明祭祖。
2、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森林。尝试根据学校、家庭环境,学习设计森林防火措施。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明祭祖的重要性,不愚昧,不迷信。
二、介绍护林防火的重要意义。
三、列举事例,说说火灾的危害。
四、学习护林防火《十不准》:
1、不准烧山开荒、窖火籽;
2、不准在山上上坟烧纸点蜡、燃放鞭炮;
3、不准在山上煮烤食物;
4、不准在山上烧火取暖;
5、不准在山上吸烟;
6、不准在山上打火把;
7、不准烧田埂地边;
8、不准在山上烧灰积肥;
9、不准小孩在山边玩火;
10、不准烧山驱兽和电网狩猎。
五、竞赛活动,游戏激趣,巩固新知。
1、抢答题。(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1)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会引起火灾?
(2)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拨打什么电话号码?
(3)扑救时是先救人还是救物?先断电还是先救火?
(4)电话报警时要注意报清、报全哪些信息?
(5)列举几种逃生方法。如:关门求生、从窗户逃生、安全出口逃生等。
2、判断题。(学生也可补充题目。)(出示课件)
(1)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砸炮、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
(2)有一天,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到某山林去野炊。
(3)报警时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可以不说明。
(4)发生火灾时,不要盲目开窗开门,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脑,尤其是口鼻部。
(5)家用电器起火,应马上关掉电源开关,千万不要往电器上泼水。
3、游戏:读一读防火的拍手歌。(出示课件):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4、引领学生在校园内考察逃生路线,并制作逃生路线图和逃生路标。评选出最佳路线图加以记分。
六、总结:
清明节要做到文明祭祖。火灾无情,所以我们要做护林防火的宣传员,不做护林防火的责任人,尽量避免火灾,万一发生火灾,我们要沉着冷静,用自己学的知识有效地保护自己。最后,祝大家永远都平安幸福。
清明主题班会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4、使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火灾难事故的发生,促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四年级年级1班。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杜牧的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3、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洒下一壶热酒,聊表思念之情,也会在烈士墓前,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先烈的感激之情。
4、我国为清明节特别设定了假期,表示对节日的重视,不久前,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周我们将迎来今年的清明节,让我们一起更深入地了解它,争取在节日里过的更有意义。
二、清明节知识
咱们班里有很多小研究员呢,他们搜集了清明节习俗的资料,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清明习俗四则》找四个同学来讲。
1、清明节要荡秋千。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粗树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清明要踢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清明一定要去踏青。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清明也要放风筝哦。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a:原来,清明节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呀!
三、清明节的诗歌
其实,古人也经常用写诗的方式来纪念清明节的。
?请明古诗诵》。
甲学生:《清明日》唐,温庭筠,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会儿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画图中一样。
乙学生:《苏堤清明即事》南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就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丙学生:《苏堤清明即事》南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就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四、清明节知识大考场
必大家应该了解了很多清明节的文化,下面我们就要考考大家。
a:一起进入我们的知识抢答环节吧,答对小组加星,答错要表演节目哦。
b:请问清明节古时又称什么节?(三月节)
a:请问清明节开始于什么朝代?(周朝)
b:请问清明节在现代来说又称什么节?(踏青节)
a:每年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是清明节?(4月4日至4月6日)
b:请问清明节什么时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
五、清明节故事
a:说到清明节,我还会联想到一个人,他就是介之推。
b: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吧。
?寒食节来历》由4个学生各讲一段。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起出奔的臣子,大多离开了他,只剩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就有介之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之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成了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之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让人去请介之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去了好几趟,介之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晋文公来到介之推家,只见大门紧闭。原来介之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山里。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要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之推便会自己走出来。晋文公便下令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之推出来。上山一看,介之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之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发现介之推脊梁堵着一个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衣服碎布,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之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把那座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昭告全国,每年的这一天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走时,他砍下一段烧焦的柳木,回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之推一样。他郑重地走上前,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大家都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之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叫做“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隆重节日。
a:介之推真是伟大,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大家的安居乐业。
b:古往今来,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为了新中国的前进,革命先辈们同样抛头颅,洒热血,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a:让我们来听几个革命故事。
?革命故事我来讲》革命故事两则。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b:是呀,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今天,由于场地限制,我们只能默哀三分钟来表达对英雄烈士的崇敬。
a:全体起立。
b:又是一个清明节。
a:天空为之垂泪,松涛为之呜咽。
b: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