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范文网 >教师总结

沉与浮科学教案6篇

作为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沉与浮科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沉与浮科学教案6篇

沉与浮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探索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

活动过程:

一、玩飞盘

1、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

2、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

二、探索飞的方法

1、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

2、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

三、探索谁飞的远

1、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

2、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

3、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

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

沉与浮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沉与浮科学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2、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心)

1、学生猜测:如果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是沉是浮?

2、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观察在水中的沉浮

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2、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4、师解释什么叫物体排开的水量。

四、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出示问题:橡皮泥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

2、分别做实验:实心橡皮泥和各种浮在水面上的形状

3、记录实验结果

4、实验小结

五、自我评价与课外延伸

六、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沉与浮科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鱼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动物,不光通过电视、图片或者去动物园,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吃的食物中也有鱼类,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各种各样的鱼》。收集大量的废旧材料,也让他们了解到废物利用,不浪费。平时都是以画画为主,今天让孩子动作操作这些废旧材料,使得它们变成一条条美丽的鱼,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鱼,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乐于大胆尝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废旧材料、鱼的图片、操作工具。

2.幼儿在活动前观看鱼的视频和鱼的实物。

活动过程:

环节一,出示图片,让幼儿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并让幼儿着重观察鱼的外形特征,每条鱼都是不一样的,要仔细观察,从鱼的头部、身体、身体两侧、尾巴等来观察鱼。

反思:幼儿看到鱼后都很兴奋,在讲解时也表达的很清楚,正对自己喜欢的鱼在那不停的说,我在看的过程中也加以讲解鱼的不同点,和他们的形状,让幼儿更好的记住自己喜欢的鱼。

环节二,观看好图片后,出示废旧材料,直接主题,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鱼,教师用两个不同形状的盒子问小朋友可以做什么鱼,幼儿说出了很多种类,根据盒子的形状差异,教师做出了两条不一样的鱼,再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手上的材料是什么形状的,能做什么鱼,了解后再请幼儿动手做。

反思:这一环节,我在制作上还是讲解的比较仔细的,但在让幼儿发言时,请的幼儿不是很多,而且幼儿说出来的种类并不是很多,我就这样一带而过了。

环节三,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完成自己的作品。

反思:此环节,幼儿操作很认真,教师在一旁自己观察,让孩子做的更好。

最后的环节是帮幼儿的作品进行修改,使得作品更美观,最后上墙进行展示。

反思:幼儿对于自己的作品展示表示的非常兴奋,也更努力的让自己的作品制作的更好。

活动反思:

幼儿对于美工活动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在操作中每个孩子都很认真,没有以往的吵闹,在操作中,部分幼儿的能力很强,制作的很漂亮,个别幼儿要继续努力。我在操作讲解上还是比较仔细的,也让幼儿和我一样来说一说自己的材料根据形状可以做什么鱼,通过欣赏,夸大幼儿的知识面,做出更多漂亮的鱼,在作品展示的时候,幼儿更是兴奋,它们也时不时的改动自己的作品,希望自己制作出更漂亮的鱼。

沉与浮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勇于创新的意识。

2、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3、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粮食(玉米、大米、芝麻、花生、黄豆)分装在盘子里,筷子、画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导语:“你们面前都有两个杯子,请你猜一猜杯子里是什么?”

2、试一试:想办法辨别杯子里是什么?

导语:“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是无毒的,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它们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

3、说一说: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油和水倒进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导语:“请你们猜一猜,假如把油和水倒人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1)把“水和油倒人一个杯中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用筷子搅一搅,再次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实验并记录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的沉浮现象

1、做一做:把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并记录观察结果。导语:“今天,来了许多粮食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它们想在油、水中游泳,请你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杯中,每一种都要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然后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观察(当粮食是单个时,芝麻会浮在油面上,花生、大米停在油、水中间,黄豆、玉米会沉入水底。当粮食相互粘连到一定程度时,会一起沉入水底。)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设计的记录方式记录下来。

3、交流实验结果。

(1)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3)活动小结。

沉与浮科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

(2) 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3) 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三、活动过程:

(1) 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a、 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b、 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 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

a、 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

b、 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 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坊工作总结6篇

科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6篇

科学课教研活动总结5篇

小学教师科学个人总结5篇

科学教师教学总结5篇

小学科学期末总结5篇

大班科学去活动总结7篇

2023年科学教师工作总结模板7篇

科学教师学期总结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总结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039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