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范文网 >教师总结

物理功的教案6篇

优秀的教案对于我们的教学进度和课堂效率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写好一份教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物理功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物理功的教案6篇

物理功的教案篇1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准备回答问题

功 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总结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课本上刹车的例子,体会生命的可贵。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 观看马拉车,举杠杆,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做了功,有的没有做功。得出一个设想。

做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分组做课本上动滑轮的实验,在设计一个定滑轮的实验

总结学生的结论总结规律:

功和力和在距离有关,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不会变的

物理学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讲解焦耳的生平和对科学的贡献 学生观看并思考。做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总结共性,在实验中得到乐趣,体会经过验证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结论。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想想议议 结合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来想想为什么要强调"在力的方向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功和功率

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物理功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物理功的教案篇3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5.推论: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物理功的教案篇4

知识目标

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

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

教法建议

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

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仅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

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是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

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

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

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

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

二、新课引入:

1、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

2、提问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

3、提问2、进一步在问题1的基础上提问,若f1、f2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

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指明: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

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

5、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

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运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数学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

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

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

强调: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

7、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8、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

三、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

题目

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

内容

在初中学习的有关滑轮问题后,对“定”、“动”滑轮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动滑轮的使用时,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课本,在什么条件下,应用动滑轮省力最多?观察生活中应用滑轮的实例,说出自己的心得,或以书面形式写出相关内容以及研究结果.

物理功的教案篇5

课题

2.1.光的传播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水中和玻璃中的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

●阅读“科学世界”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

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蜡烛、火柴、自制小孔成像演示器、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城市的夜景。

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生: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城市才被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迷人。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二.进行新课

1.光源

师: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让学生讨论得出光源的概念

2.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1)提出问题。

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老师却猜想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也就是说,光的传播会发生改变。

让学生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3)设计实验

(3).设计实验

师:科学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

(4)进行实验

4.进行实验。(生讨论,师指导)

师:下面我们欢迎这一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进行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分析论证

(5)分析论证

师:刚才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物质中,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师:而我们就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

师:同学们,光的直线传播能为我们解释很多自然现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教师依次解释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3.光速

师:同学们,下雨时,闪电和雷声同时出现,但我们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

生:光速大于声速。

师:对,那到底大多少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师: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36页,读完之后能告诉老师什么呢?

生甲: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生乙: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生丙:光速是很大的。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既然光速如此之快,科学家们是怎样测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询。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归纳、总结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巩固、提高

2.1.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注意:

①光是真实存在的。

②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

4.光的传播速度

课后记

物理功的教案篇6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运动,其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2、了解斜抛运动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迁移应用。

过程与方法

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相关问题,以数学中的抛物线方程及图象为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以及知识方法的应用能力。

2、领略抛体运动的对称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斜抛运动。掌握研究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抛体运动

探究交流:体育运动中投掷的链球、铅球、铁饼、标枪等(如图所示),都可以看做是抛体运动吗?都可以看成是平抛运动吗?

1、基本知识

(1)定义

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平抛运动

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

(3)平抛运动的特点

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

2、思考判断

(1)水平抛出的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中要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

(3)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与重力垂直。(√)

二、平抛运动的速度

1、基本知识

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t时刻的速度为:

(1)水平方向:vx=v0.

(2)竖直方向:vy=gt.

(4)速度变化特点:由于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恒为g,因此在平抛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由于g是常量,所以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即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如图所示。

2、思考判断

(1)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下落得越快。(×)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下落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越来越大。(√)

(3)如果下落时间较长,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变为竖直方向。(×)

3、探究交流

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除该公式外,还有求vy的公式吗?

?提示】由于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

例: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加速度保持不变

c.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答案】bc

三、平抛运动的位移

1、基本知识

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时间t物体的位移为:

2、思考判断

(1)平抛运动合位移的方向与合速度的方向一致。(×)

(2)平抛运动合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路程。(×)

(3)平抛运动中,初速度越大,落地时间越长。(×)

3、探究交流

飞机向某灾区投放救灾物资,要使物资准确落到指定地点,是飞到目标正上方投放,还是提前投放?

?提示】物资离开飞机前具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速度,当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它们仍然要保持原有的水平向前的运动速度,另外,物资又受到重力作用,于是物资一方面在水平方向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向下加速运动,因此,只有提前投放,才能使物资准确落到指定地方。

4、小结:平抛运动的特点

1、速度特点:平抛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变化,故它是变速运动。

2、轨迹特点: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是曲线,故它是曲线运动。

3、加速度特点: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恒定不变,故它是匀变速运动。

综上所述,平抛运动的性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c.任意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相同

d.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答案】acd

四、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规律

?问题导思】

1、如何研究平抛运动比较简单?

2、平抛运动的合速度、合位移怎么求出?

3、试推导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1)由于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位移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无法直接应用运动学公式,因此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时采用运动分解的方法。

(2)平抛运动一般分解为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

(1)分运动

五、平抛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问题导思】

1、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与初速度有关吗?

2、平抛运动的落地速度决定于哪些因素?

3、平抛运动的速度偏向角与位移偏向角间的关系如何?

1、平抛运动的时间

a.tan φ=sin θ b.tan φ=cos θ

c.tan φ=tan θ d.tan φ=2tan θ

?答案】d

六、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

例:如图所示,女排比赛时,排球场总长为18 m,设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网前3 m处正对球网跳起将球水平击出。若击球的高度为2.5 m,为使球既不触网又不越界,求球的速度范围。

2、思考判断

(1)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2)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3)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加速度相同。(√)

3、探究交流

对斜上抛运动,有一个点,该点的速度是零吗?为什么

?提示】在斜上抛运动的点,竖直分速度为零。水平分速度等于v0cos θ。故该点的速度v=v0cosθ。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物理组教学工作总结参考6篇

物理工作仿个人总结6篇

初中物理教个人总结6篇

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6篇

2023年物理教师工作总结参考6篇

物理教师2023工作总结6篇

高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6篇

教师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6篇

物理教师学期总结6篇

初三物理教师的工作总结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428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