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范文网 >教师总结

有理数加法教案5篇

在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教案是十分有必要制定的,工作以来,教师们一定经常使用到教案,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有理数加法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理数加法教案5篇

有理数加法教案篇1

教学目的: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教程:

一、复习提问:

1、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

西走3米记作__。

2、已知a=-5,b=+3,

︱a︳+︱b︱=_

已知a=-5,b=+3,

︱a︱-︱b︱=__

-1012345678

二、授新课

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相距多少米?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

提问:这题有几种情况?

小结:有以下四种情况

(1)两次都向东走,

(2)两次都向西走

(3)先向东走,再向西走

(4)先向西走,再向东走

根据小结,我们再分析每一种情况: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3(+5)+(+3)=+8

(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3(-3)+(-5)=-8

(3)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5(+5)+(-3)=2

(4)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3(-5)+(+3)=-2

下面再看两种特殊情况:

(5)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5(+5)+(-5)=0

(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5)+0=-5

小结:总结前的六种情况:

同号两数相加:(+5)+(+3)=+8

(-5)+(-3)=-8

异号两数相加:(+5)+(-3)=2

(-5)+(+3)=-2

(+5)+(-5)=0

一数与零相加:(-5)+0=-5

得出结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3、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如:

(-4)+(-5)(同号两数相加)

解:=-()(取相同的符号)

=-9(并把绝对值相加)

(-2)+(+6)(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解:=+()(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4(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练习:

口答:

1、(-15)+(-32)=

2、(+10)+(-4)=

3、7+(-4)=

4、4+(-4)=

5、9+(-2)=

6、(-0.5)+4.4=

7、(-9)+0=

8、0+(-3)=

计算:

(1)(-3)+(-9)(2)(2)+(+1/3)

解略

练习:

(1)15+(-22)=

(2)(-13)+(-8)=

(3)(-0·9)+1·5=

(4)2·7+(-3·5)=

(5)1/2+(3)=

(6)(4)+(3)=

练习三:

1、填空:

(1)+11=27(2)7+=4

(3)(-9)+=9(4)12+=0

(5)(-8)+=-15(6)+(-13)=-6

2、用“”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0;

(2)如果a

(3)如果a>0,b|b|,那么a+b0;

(4)如果a0,|a|>|b|,那么a+b0

小结:

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正确地进

行加法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首先判断加法类

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

作业:课本第38页2、3

第40页1、2

有理数加法教案篇2

1.教学目标

1.1地位、作用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1.2学情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另一方面,课本知识的传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在前期段,学生已经储藏了两个正数的加法,较大数减较小数的减法,引入了负数,有必要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然后过渡到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再到式的运算、方程、函数的运算;同时,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又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

1.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及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1.4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我把有理数的加法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进行两个数的加法运算;第二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准确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

2.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法则)。

2.2教学难点:异号两数加法的实际意义及法则的归纳。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欲;通过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数学工具探索新知;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在法则的提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概括的学习能力。

在本节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一道开放性习题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教学过程:

4.1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生活情境]刘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锦标赛110米栏的冠军,是中国人的骄傲。从他的体育精神中我们应该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激励学生爱国、立志。将跑道抽象为数轴,起跑点为原点,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说明:这种从生活到数学的建模,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出发,为创设下文的探索情境作一个兴奋点的刺激,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并且能够积极尝试、探索。

4.2体验进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数学是问题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由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未知欲。

[开放式探索]刘翔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往返跑步进行训练,他连续跑了两段路,共跑了80米。问刘翔两次以后的位置可能在哪里?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条件不唯一,结果也不唯一的开放性题型,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它的优点在于:只要理解题意,任何一个学生都能答对至少一种正确答案;同时它的答案又分多种情况,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完备性,很容易丢失答案,并且这种错误在别人的提醒中能马上恍然大悟。这是一道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及答案适用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题。在本题中,包含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及探索有理数加法加数的几种类别(从正负性上区分),在求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从实物模拟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转化。

教学方法:用课件帮助学生思维从“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并优化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弱势因势利导。

预计困难:①学生直观思维理解“共跑了80米”就是在离出发点80米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距离与位移的概念混淆并且教学中不宜新增概念。 ②条件中的“两段”和“80米”分别对应加法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可能放弃。

处理方法:①教学中学生思维上的弱点也可能会成为他这堂课思维的亮点,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实物操作”思维方式,自己突破思维瓶颈。②在学生正确理解80米的条件使用方法后,再让学生比较80与加数的绝对值、和的绝对值的关系,在理解能力上更上一层楼。③区别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列式子”,“列等式”,问“为什么”逐步递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试最近发展区。

教学注意点: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开放题的探索浅尝止,不深究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剪辑学生答案尽快引出课题。

4.3探究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

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得出的学习发现组织语言,减少指示或命令性语言,争取把课堂静止或学生不理解时间减至最少。

在答案的汇总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陈述自己的结果。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回答,教师适当延迟评价;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这一瞬间的心理激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潜能的有效途径。

预先设想学生思路,可能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

①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可遇见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

②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加数为整数;加数为小数)

③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

④从向量的迭加性方面(加数的绝对值相加;加数的绝对值相减)

⑤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

教学中要避免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有理数加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身边可以尝试、探索的场景,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3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得出,和的符号的确定;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我们早知道正有理数和零可以做加法运算,所有的有理数是否都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先来分析一下,所有的有理数相加的时候有哪些情况呢?请你想一想

2从前有一个文盲记录家里的收入和支出的时候是这样的,用一颗红豆代表收入一文钱,用一颗黑豆代表支出一文钱,有一个月他发现记账的盒子里有10颗红豆6颗黑豆,他发现红豆比黑豆多了4颗,于是他不仅知道了这个月结余了4文钱还知道了自己这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他这种记账方式。“○”,“●”分别表红豆和黑豆。

,这个图形其实就是一个有理数的加法算式:(+10)+(-6)=+4下面我们借助数轴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一个单位代表1千米

1同号两数相加

小亮从o点出发,先向西移动2个千米休息一会儿,再向西移动3个千米,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从点o出发向_____走了_______千米,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从上,你发现了吗,同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怎么确定?结果的绝对值怎么确定?请把你的发现填在下面的框里。

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的符号,并把它们的_____________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1)小明先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4千米,发现口袋里的钥匙丢了,急急忙忙掉头向西走了1千米,找到了掉在路边的钥匙,小明这两次走路的效果总等于从点o出发向___走了____千米,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先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了1米,突然想起今天家里有事,赶紧掉头向西往家里走,走了3千米到达家中,小李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等于吃哦从点o出发,向___走了

_____千米。用式子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面例子,你发现了异号两数怎么做吗?把你的结论填在下框中。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的绝对值

减去_______________的绝对值。

3一个数和零相加,以及互为相反数相加

(1)某个人第一批货获得利润3万元,第二批货物保本,这两批货物总的利润是多少万元?

(2)某人第一批货物的利润是5万元,第二批货物亏损5万元,这两批货物总的利润是多少?

从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结论写在下框中,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相加得_______,一个数和零相加,任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迁移,拓展提高

例1计算(1)(-8)+(-12)(2)(-3.75)+(-0.25)

(3)(-5)+9(4)(–10)+7

例2计算(1)(-3)+(2)(-)+(-)

例3填空

(1)-7+____=0(2)(+)+______=-(3)____+(-)=(4)__+=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p21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哪些?请你把它们写在下面:

1

2

3

4

六作业p24-25a组1-4b1

有理数加法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非负数的加减运算.

3. 掌握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知识讲解]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一、负数+负数

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6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2)+(-4)=-6.

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就是如图1所示:

二、负数+正数

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 那么两次运动后 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2米,写成算式就是

(—2)+4=2。

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就是如图2所示:

探究

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

(一)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米;

(二)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米;

(三)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米。 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

3+(—5)= —2;

5+(—5)= 0;

(—5)+5= 0。

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

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5米。写成算式就是

5+0=5或(—5)+0= —5。

你能从以上7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三、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四、例题

例1 计算(-3)+(-9);(2)(-4·7)+3·

分析:解此题要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解:(1) (-3)+(-9)= -(3+9)= -12:

(2) (-4·7)+3·9=-(4·7-3·9)= -0·8.

例2足球循环赛中,

红队胜黄队4: 1,黄队胜蓝队1 :0,蓝队胜红队1: 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4)+(—2)=+(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

(+2)+(—4)= —(4—2)= ();蓝队共进()球,失()球,净胜球数为

()=()。

五、课堂练习1.填空:

(1)(-3)+(-5)=;(2)3+(-5)=;

(3)5+(-3)=;(4)7+(-7)=;

(5)8+(-1)=;(6)(-8)+1 =;

(7)(-6)+0 =;(8)0+(-2) =;

2.计算:

(1)(-13)+(-18);(2)20+(-14);

(3)1.7 + 2.8 ;(4)2.3 + (-3.1);

121)+(-);(6)1+(-1.5); 332

12(7)(-3.04)+ 6 ;(8)+(-). 23(5)(-

3.想一想,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个加数吗?请你举例说明.

4. 第23页练习 1、2。

课堂练习答案

1.(1)-8; (2)-2; (3)2; (4)0; (5)7; (6)-7;

(7)-6; (8)-2.

2.(1)-31; (2)7; (3)4.5; (4)-0.7; (5)-1 ;

(6)0 ; (7)2.96; (8)-1. 6

3.不一定,例如两个负数的和小于这两个加数.

课外作业:第31页1题.

课外选做题

1.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2.当a = -1.6,b = 2.4时,求a+b和a+(-b)的值.

3.已知│a│= 8,│b│= 2.

(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

(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

课外选做题答案

1.(1)对;(2)错;(3)错;(4)错.

2.a+b和a+(-b)的值分别为0.8、-4.

3.(1)当a、b同号时,a+b的值为10或-10;

有理数加法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足球赛中的净胜球数,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关键:通过实例引入,循序渐进,加强法则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发现法、归纳法、与师生轰动紧密结合。

四、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球赛中净胜球数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情境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二)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3球记为+3,输1球记为-1。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3)+(+1)=+4。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3)+(-2)=+1;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3)+(+2)=-1;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3)+0=+3;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0+0=0。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

(2)(-4)+(-3);

(3)(+4)+(-3);

(4)(+3)+(-4);

(5)(+4)+(-4);

(6)(-3)+0;

(7)0+(+2);

(8)0+0。

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例2(教科书的例1)

解:(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2)(-4.7)+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 (和取负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8

例3(教科书的例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与第2题

(1)(-0.9)+(+1.5);

(2)(+2.7)+(-3);

(3)(-1.1)+(-2.9);

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

(五)作业设计

1.计算:

(1)(-10)+(+6);

(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计算: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0.78)+0。

3.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元旦节社会教案5篇

中班户外游戏活动教案5篇

幼儿教案活动总结5篇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教案5篇

中班防拐防骗安全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蒙氏教案优质5篇

幼儿园小小班游戏教案5篇

幼儿园父与子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父与子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健康保护牙齿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465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