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范文网 >教师总结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优秀6篇

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考虑联系实际,只有认真准备好适用于自己的教案,教学能力才会有提升,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桥的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1

复习目标:

1.复习课文13-16课,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安培、爱迪生、徐虎等人物的崇高品格和。能背诵课文及《练习6》中4个成语和三句读书名言,按内容填空。

2.巩固本单元69个生字(其中29个只识不写),辨别易错字,易混淆字。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表

2、本单元词语积累

(二)课文

?13、学棋》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秋收的两个徒弟有什么不同?

3、那两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吗?

4、你愿意向哪个学生学习,为什么?

5、造句:“一边……一边……”

6、通过学习本课,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14、“黑板”跑了》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从课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3、我们要学习安培的什么?

4、你能找一些有关专心学习的成语吗?

5、填空说话:

安培研究科学非常(),所以成为();拜秋为师的一个学生学棋非常(),所以成为();我们读书学习时一定要非常(),才能成为()。

6、读了这课文,你想对安培说些什么?

?15、晚上的“太阳”》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但是当时光线特别暗,做手术会很危险,医生犹豫了,爸爸和爱迪生有什么表现?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3、最后,爱迪生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使手术顺利进行?

4、医生为什么说是爱迪生用指挥救了妈妈?爱迪生为什么会说将来一定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5、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16、“闪光的金子”》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徐虎是上海市一个普通的——。许多年来,他利用——走遍了——,带来了方便。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

3、你喜欢这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吗?为什么?

4、从这些感人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徐虎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5、徐虎被上海市民称为“闪光的金子”。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像徐虎那样助人为乐的同学呢?

(三)习作

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先仔细回想一下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画一画,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棋》

1.齐读课文,要求字字入心。

2.指名分段背课文。

3.领读词语。

4.复习生字表:

(1)自由读,书空,组词。

(2)指名书空“围、专”的笔顺。

二、复习《“黑板”跑了》

1.指名说说课文中的“黑板”实际上是什么。

2.领读词语。

3.复习生字表:

(1)自读,书空,组词。

(2)认读1个偏旁。

(3)提醒大家注意的字(培、考)

5.课后练习:用“不是……而是……”造句。

三、复习《晚上的“太阳”》

1.晚上的“太阳”指的是什么。

2.领读词语。

3.“简易”的近义词是什么。

4.同座互相复习生字表,书空,组词。提醒要注意的字(简、急),辨别(急和及、性和姓)

四、复习《“闪光的金子”》

1.“闪光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2.男女生比赛读词语。

3.同座互相复习生字表,指名书空“纸”,提醒“修、取”。

4.课后练习:用“已经”造句。

五、复习《练习6》

1.复习古文字

2.复习“读读背背”。这4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三句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作业:听写本单元的词语。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文章情真意切,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积累: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书——————————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读书经历——————————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作心得——————————别出心裁、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3

?在金色的海滩上》: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会认生字,读准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理解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不要回报,体会小姑娘的美好的心灵。

2、教学难点是领会文章是如何通过小姑娘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三、教师教法

课文很长,文质兼美,这篇文章无论是大海和沙滩,还是沙滩上的小姑娘和画家,都没有离开一个字“美”,教学时我紧扣“美”这一情感主线开展教学,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

四、学生学法

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发现不仅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的心灵更美,再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积累词句、内化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与美的感染。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姑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小姑娘的认真负责。采取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来体会老伯伯的好心和小姑娘的信守的品质。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金色的海滩海滩图,问:这是哪儿?有哪些人来到金色的海滩上?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来到海滩上?他们来做什么?

(二)学习海滩美景句子。

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一找哪些地方描写了海滩?(学生找句子)。

2、课件出示图片及句子: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这一部分重点写了海边美丽的景色,语言生动,宛如海边一幅风景画。课件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映象,读出美感。)

(三)学习“小姑娘帮画家看衣服”这部分内容。

1、课文是描写小姑娘拾贝壳的?学生找到课文读一读。

2、课件出示比较两句话的不同:

(1)在金色的海滩上,有个身穿天蓝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在拾贝壳。

(2)在海滩上,有个小姑娘在拾贝壳。

(通过比较两句话的不同,让学生明白怎样把句子写具体、自动。)

3、学习小姑娘与画家的对话。

(1)请一位学生与老师来表演画家与小姑娘的对话,想想画家是给你什么映象?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2)如果你是小姑娘,你会怎样回答画家?

(描写小姑娘的语言不多,这里想象说话,耐人寻味。)

(四)学习“小姑娘等画家”这部分内容。

1、轻声读7——12段,思考:好心的老伯伯叫小姑娘回家,她为什么不肯?

2、用“————”画出描写小姑娘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她的动作、神态的句子。多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出示重点句,教师引读)

3、分角色指导朗读。

(通过学习具体事例,找出描写小姑娘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片段时学会捕捉信息,抓重点的主干内容。用符号标示出来是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学习“小姑娘还贝壳”这部分内容。

1、默读13—20段,思考:画家为小姑娘带来了什么惊喜?

2、美丽的贝壳用哪些词来形容更恰当?从哪句话看出来小姑娘喜欢贝壳?(理解:羡慕情不自禁)

3、课件出示重点句,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不要画家送的贝壳的坚定信心。

(1)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2)小姑娘摇了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了,我要回家吃饭了!”

(通过抓重点词句点拨,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景,为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交流)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随时进行写的训练。画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用的是省略号,这个空白让学生来丰富,既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有把写挤进课堂,一举多得。)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在这“金色”的海滩上,不仅海水美、沙滩美、贝壳美,而且人更美。课文难道仅仅是说海滩是金色的吗?对,小姑娘的心灵也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深入浅出地学习了课文,结尾归纳总结,点明主题。再次回扣课题,深刻理解“金色”的含义,学习小姑娘信守诺言的优秀品质。)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4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汉语拼音。

复习重点:

1 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韵母。

2 认清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形。

3 拼读音节。

复习过程:

一、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1 出示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领读。

(3)小组里读一读。

2 区分音近、形近的声母和韵母。

b—p b—d p—q q—ɡ d—q n—h

n— z—zh c—ch s—sh

an—anɡ en—enɡ in—inɡ un—ün ie—ei iu—ui üe—ün

3 听音练习

学生把拼音卡片放在桌子上,教师读一个字母,看谁能有快又准地找到卡片。

二、拼读音节

1 复习拼读方法。

(1)两拚法。

(2)三拚法

2 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

(1)拼读下面音节

xǘ uàn qún xuě

(2)说一说顺口溜: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 q x 就脱帽。

3 拼读儿歌

tiān shànɡ xià ǔ * xiǎ tù àn iàn

dì shànɡ à pà * lè de zhí tià

ó ɡū chū lái * uà ɡè xiǎ uānɡ

dǐnɡ ɡè cǎ à * biān cǎi biān xià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识字(一)1—6课

复习重点:

1 看拼音写词语。

2 区分形近、同音字

复习过程:

一、读儿歌

学生齐读儿歌

二、复习字

1 指名抽卡片读生字。

2 小组读认读字。

3 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

四 五 九 水 火 也 下 长 女 羊

4 说说哪些字容易混淆,怎样区分它们。

八——人 石——十 小——少 牛——午

日——白、目 土——工 大——天

三、复习笔画

1 说说下面笔画的名称

一 丿

2 区分笔画

—— —— — — ——

四、练习

1 把音节和笔画用线连起来。

piě diǎn

shù ɡōu

hénɡ piě

piě zhé

shù tí

(1)拼读左边的音节,知道是什么笔画。

(2)找到右边相应的笔画,用线连起来,注意用尺子。

2 看拼音写词语

dā huǒ shān shí tǔ shān shuǐ tián

( ) ( ) ( ) ( )

shànɡ xià dā xiǎ tiān shànɡ nǔ rén

( ) ( ) ( ) ( )

niú ánɡ shí uè ī rì èr sān sì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有关鲸的知识。

2、学习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鲸的生活习性,学习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

一、揭题激趣

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板书:鲸jing)

出示投影:

你们看,这就是鲸。文中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鲸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初读感知:

⑴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读音。

⑵ 说说你在预习时,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写错或读错。

⑶ 说说你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

2、指明分节读课文。

3、理清脉络:

说说每节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4、教师小结。

5、布置作业:

课后每人画一条鲸。

第二课时

一、听说训练

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

鲸可以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它们的生活习性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以上两句话第一句听一遍,第二句听两遍,再分别请若干学生练说。)

老师把这两句话写在了大屏幕上。(媒体出示)请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二、讲读第一段

是的,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到底有多大呢?

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思考边圈画有关词句。

(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鲸很大很大,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你觉得哪一句话意思更明确读第二句,琢磨一下怎么读才能读出鲸的大。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列数字。)

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说明鲸很大呢?(其它各句)

师生小结:

(投影出示画面。)

根据投影,师生一起说第一段重点内容。这里,作者把我们并不熟悉的鲸与我们平时熟悉的大象,大肥猪等进行比较,这也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作比较。)

三、讲读第二段

这里,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都是为了说明鲸的特点:大。(板书:大)这

很大很大的鲸就生活在海洋里,因为形体象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呢?

自由轻声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请你概括地说说鲸变成鱼的样子必须有哪几个条件?

1、很长很长的年代。

2、环境变化,器官退化。

四、引读第三段

鲸生活在海洋里,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另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这是须鲸和齿鲸最大的区别。

1、自学第四段:

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中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快读第四段,然后分小小组讨论。并试着用“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填空

句式媒体出示)的句式汇报你的自学结果。

2、汇报自学结果:

⑴ 吃食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食量大,吃食速度快;不同点是吃的食物不同,方法也不同。指明1~2位学生上台演示须鲸吃食进程的抽拉式投影片。

⑵ 呼吸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用肺呼吸,换气时都有喷潮现象;不同点是喷潮的水柱各不相同。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的哪一头是须鲸,哪一头是齿鲸,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相机揭示另一说明事物的方法:打比方。

⑶ 睡觉方面:

方法相同,请同学们画一画鲸睡觉时的样子,选择2位同学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议一议:他们画的对吗?

⑷ 生长方面:

相同点是胎生,生长速度快,寿命很长。说说这段中主要用到了今天学到过的哪一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3、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五、总结课文

根据板书小结本课内容。

创设说话情境:

假如我国捕获的那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被运送到常州,陈列在动物园里,来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你能给他们当一回解说员吗?根据你今天学到的知识,结合你平时看到的知识,同桌先练说,再指名上台表演。

六、布置作业

请你运用今天学到的一种(或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

【教学体会】

?鲸》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有些枯燥,为了避免这一点,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了这几点:

一、变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事物,所以我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将鲸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醒目的颜色,鲜明的对比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不再只是简单的句子了,而成了学生头脑中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二、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自学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只要提出恰当的自学要求,学生就能主动叩开知识的大门。在第四段的教学中,我以“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中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以“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的句式练说,使每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而且这一问题又照顾到全体学生,一般同学能从文中字面上找到答案,还有一些优秀生则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进一步概括,这样便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学时都能摘到“果子”了。

三、变简单刺激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心理学指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更能增强学习的效率。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听,说外,还安排让学生看,画,思,写,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多角度地刺激了学生感官,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所以在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解说员时,学生兴趣浓浓,争着上台表演。其实,学生的解说就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这比老师生硬地总结内容生动多了,也巧妙多了。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美。

②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③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④学习仿写,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诗意的感触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是秋色烂漫的时节,又刚经历过周末,大家一定观察了许多美丽的秋景吧。那么你们喜欢秋天吗?生说喜欢。师:下边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诗人如何用诗的语言来描绘秋天。(若有人说不喜欢,师就用下面的话导入:秋天呢,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色彩和感情。在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词人辛弃疾的眼里,秋天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元曲作家马致远的眼里,秋天就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南唐后主李煜眼里,秋天就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下边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1、读注释一,了解作者。

2、把注释的拼音转移到课文中。

3、听朗读录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正音:抽生读下边加点字的音(课件出示),学生自读三遍。 丁丁(zhēng) 肥硕(shuò) 栖(qī )息 鳊(biān)鱼 乌桕(jiù)叶 归泊( bó ) 寥(liáo)廓 枯涸( hé ) 梦寐(mèi ) 清冽( liè )

4、跟着录音看着课件显示的诗歌节奏朗读,注意朗读节奏。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5、生自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6、小组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一节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让其他同学为他点评。

(三)再读诗歌,想象意境美

1、问:何其芳的秋天共有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一个中心句画龙点睛地概括了本节诗的主要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生: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让喜欢同一小节诗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3、唐代诗人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挑出你喜欢的一节诗,给它起一个漂亮的名字,并想想这节诗的画面上有什么。

生站起来读诗,说画面名称,并解说画面内容。

师提示:想象画面可从以下方面想起,时间,地点,景物,人物及其活动、心情等。

生解读后师出示示例:第一节,读完这节诗,我脑子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露珠亮晶晶的在草尖上滚动着。一个农夫刚收获完丰收的稻子,放下镰刀,又来到山林,砍伐成才的树木。一阵丁丁的伐木声从幽谷飘出,震落了露珠,惊飞了宿巢的鸟儿。小院里,竹子做成的篱笆间瓜果成熟了,一位农妇笑意盈盈正用背篓盛放,院子里满是丰收的喜悦。这就是秋天农家丰收的图景。

生说师总结板书: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四)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批在书上。(提示:可从用词,修辞等方面赏析)

2、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师评点,并指导学生把喜欢的语句通过重音的朗读读出感情来。

3、试一试:背一下诗歌。

(五)仿写,用诗的语言描绘家乡的秋天。

1、在何其芳的笔下,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那么在你的眼里,家乡的秋天在哪里呢?

请你用“秋天在。”写一句诗。 生说。

2、大家都概括的说出了家乡的秋天美在哪里。下边我们再补写几句,抓住几个有代表性的事物,具体写出美在哪里。(可写在随笔上)

示例:秋天漫步在山坡上。清晨,一声响亮的甩鞭,一阵清脆的铃声,山坡生动起来了。野菊披着黄色的纱衣翩翩起舞,柿子提着灯笼也来助兴,红叶涨红了脸热情的鼓掌。采酸枣的孩子呀,请慢点,别扎了你娇嫩的手掌。秋天在农人的心上欢唱。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何其芳的《秋天》经历了学习诗歌的四步:朗读节奏美,想象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仿写创造美。听了大家的写作,老师不得不说,秋天真美啊。让我们采一捧山菊,把秋天带回家;摘一树柿子,把秋天挂在院子里;择一枚红叶,把秋天夹在书页里;写一首小诗,把秋天永远留在心窝里。让我们再一起带着喜爱和赞美之情把课文读一遍。

五、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轻松愉悦

霜晨归渔图

闲适欢快

喜爱和赞美之情 少女思恋图

轻柔美好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又是初一学生,理解力鉴赏力有限。所以我确定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引发对诗歌的兴趣。所以重点是朗读,在次基础上体会意境,感受诗歌之美。开课首尾用优美的语言导入与结束,与整节课会然一体,给学生语言美的体验。总之潜移默化鉴赏诗歌之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英语听课活动总结5篇

小学消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6篇

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5篇

一年级语教师工作总结优质5篇

小学开学安全第一课教案6篇

小学跳绳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小学生法制安全课教案6篇

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教案6篇

小学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502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