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借助教案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质的教案是我们作为老师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之一,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萧》音乐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萧》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经验,听声音说出车辆名称。
2、能在老师引导下说出歌词,感受流畅旋律,学唱歌曲。
3、尝试创编歌词,并根据音乐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1、自行车小汽车救护车玩具各一辆
2、教学ppt
3、音乐《这是什么车》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为活动做准备
2、根据生活经验,以谈话形式引出自行车小汽车救护车
3、出示模型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4、演示ppt,让幼儿听声音辨别是那种车发出的声音
(1)自行车:播放声音———丁零零,让幼儿园自己学一学这种声音。辨别是那种车发出的声音。
师:丁零零,丁零零,这是什么车呀?
幼:丁零零,丁零零,这是自行车,自行车
(2)小汽车:播放声音———嘀嘀嘀,让幼儿园自己学一学这种声音。辨别是那种车发出的声音。
师:嘀嘀嘀,嘀嘀嘀,这是什么车呀?
幼:嘀嘀嘀,嘀嘀嘀,这是小汽车,小汽车
(3)救护车:播放声音———呜呜呜,让幼儿园自己学一学这种声音。辨别是那种车发出的声音。
师:呜呜呜,呜呜呜这是什么车呀?
幼:呜呜呜,呜呜呜,这是救护车,救护车
5、幼儿通过ppt演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歌词
6、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让幼儿听旋律并小声跟唱,一边唱一遍看ppt
(2)听音乐,反复唱两遍
(3)老师唱第一句,小朋友唱答第二句
(4)男女孩分组唱(男孩问女孩答,女孩问男孩答)
7、请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创编动作
8、创编歌曲
110警车119消防车120救护车
9、观看ppt说歌词并根据伴奏唱出来
110,110,这是什么车呀?110,110,这是警车警车
119,119,这是什么车呀?119,119,这是消防车消防车
120,120,这是什么车呀?120,120,这是救护车救护车
10、结束语
《萧》音乐教案篇2
设计思路:
自己的身体是中班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常常会在吃饭时自言自语:吃完了我就长高了;也常常会在自由活动中互相比较身高。我们觉得“认识自己的身体”符合幼儿的当前经验,也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所以,我想以小脚为切入口,在听听、做做、玩玩中请幼儿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路,从而感受乐曲,丰富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为今后的学唱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在动动玩玩中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来走路,体验与同伴一起做音乐游戏的快乐。
材料与环境创设:
1、事先请阿姨拖干净地板。
2、老师事先穿上一双可爱的五指
3、袜。
活动流程:
复习再现——感受体验——理解创造(延伸)
1、小嘴的本领
复习歌曲《中秋节》
1、我们的小嘴本领大,让我们用好听的歌声,把过中秋的事唱给客人老师听吧。
2、中秋节的月亮是怎样的?(圆圆的)我们的小嘴巴也要圆圆的。
2、小脚的本领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看是谁?(老师伸出穿了五指3、袜的双脚)听,我的脚在说话呢:小朋友们好,我是滑稽的脚先生,你们猜有什么本领?对,我会走走走。你们身上有没有我的好朋友?把你们的小脚先生也请出来吧!
(幼儿脱鞋,听音乐和老师走走走,第一遍)我的脚本领很大,你们的小脚还会怎么走路?那我们就把脚的本领听音乐表演出来吧!(第二遍)刚才,你的脚先生是怎么走路的?幼儿示范,集体体验(第三——第五遍)滑稽脚先生把小朋友刚才走路的样子编成了一首歌,请你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范唱第六遍)还漏了什么?再次范唱我们一起来边玩边唱吧!(第八——九遍)
3、小耳朵的本领
我们的小耳朵本领也很大,请你来找找音块宝宝的家好吗?
提问:怎样才能找到音块宝宝的家?(耳朵听,用心找)
反思:
本学期,我班认领的专题是:创设利用环境,丰富中班幼儿审美体验。本次活动,我分别从物质、心理两个方面为丰富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创设环境。物质方面,我请阿姨为我们拖干净了地板,为幼儿能脱了鞋子自由的在地板上体验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路创造了先决条件。其次,我自己穿了一双可爱的五指袜,为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做了铺垫。在心理环境方面,我主要以语言创设了一个情景:老师的大脚先生邀请小朋友的小脚先生一起来做游戏。正是老师创设的这些环境,使得幼儿在丰富的体验中感受着乐曲,为下次活动的学唱、编唱打好了基础。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不足:老师在范唱歌曲后,幼儿对歌词中诸如:“脚边走,走得歪歪扭扭”等还不理解。老师就着急地就让幼儿跟老师一起来唱了。其实,这时,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生成的情况,继续实施对策,丰富幼儿的体验,如:提问:“什么叫做“歪歪扭扭”呀?请你做做看。”或“请你象歌里唱的那样走走看”,在丰富的体验中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萧》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感受曲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知道茶叶长在茶树上,茶叶能泡水喝。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和图谱。
2、录音机及采茶录音带。
3、茶叶及杯子。
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音乐律动练习,熟悉节奏,从而了解曲子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设计:
1、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入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这里的景色可真美,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课件,懂得茶乡有许多茶树,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的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利于健康,了解关于茶叶的'简单知识。
(2)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曲子的内容,并随意做出喜欢的动作。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采茶的方法:左手提篮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茶叶采下来,指导幼儿放茶叶的时候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
(4)引导幼儿根据采茶的音乐,学习采茶的动作,要手到眼到,合拍表演,让幼儿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繁忙的劳动场面和气氛。
(5)学会律动后,教师引导幼儿即兴创编动作表演,把音乐分成两部分,第一段为去茶园的路上,第二段为采茶。
(6)出示图谱,让幼儿学会根据图谱来欣赏曲子,并做出相应的律动。
(7)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动,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的兴趣。
3、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采来的茶叶送给客人,结束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进行演唱。
3、让幼儿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让幼儿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相应的图片6张
三、活动过程:
(一)、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衬词。
(三)、学习歌曲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了,怎么办呢?
(2)怎样来哄娃娃睡觉?
(3)你们听,老师是怎样来哄娃娃睡觉的?(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一遍)
2、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
(1)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还有谁呢?
(4)白云、浪花、风儿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2)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衬词。
(1)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2)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四、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萧》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萧》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够表达出歌曲的幽默
2、理解颠倒的意思和歌词的含义
3、感受颠倒歌的诙谐有趣
活动准备:
老鼠、狮子、蚂蚁、大象、鱼儿、小鸟、公鸡、母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想问问小朋友,在森林里面是老鼠当大王还是大狮子当大王?
2、蚂蚁的力气大还是大象的力气大?
3、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歌,这个歌里面唱的好像跟小朋友说得不大一样。我们来听一听,歌里面唱的跟小朋友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歌里面唱的跟小朋友刚刚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出示相应的图片,并说出相应的歌词)
2、这首歌的名字叫做颠倒歌。你们知道颠倒是什么意思吗?
3、我们刚刚说大狮子是称大王的,但是这里是小老鼠称大王,跟我们知道的刚好是相反的,这就叫颠倒。这首歌唱的都是颠倒的事情,所以就叫颠倒歌。
4、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老师唱一遍,听完之后我要请小朋友根据老师唱的顺序给这些图片排排队。
5、我请小朋友来给这些图片排排队。
三、学唱歌曲
1、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
2、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这首歌歌词是很有趣的,所以我们要很开心活泼地来唱)
3、请小朋友开心活泼地来唱一唱这首歌。
4、我们都学会唱这首歌了,我们能不能在唱的时候加一些动作呢?
5、小老鼠称大王是怎么样的?大狮子很害怕应该怎么做?蚂蚁扛大树怎么做?大象没力气怎么做?
6、我们加上这些动作再来唱一唱这首歌7、我请小朋友站到上面来唱一唱,其他小朋友当小听众。(幼儿唱完之后作适当评价,并请小听众为他拍手鼓掌)
指导老师建议:
1、图片的颜色不够鲜艳,用油画棒好一些,彩铅适合进距离观察的图片。
2、幼儿想象颠倒的事情时,想象的范围还不够广泛,可能对颠倒的理解处于狭义的角度。创编歌曲的时候没有出来一个结果,幼儿想的颠倒的事情没有加入歌曲中来唱,编动作的时候也是没有一个结果,在他们编好动作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站起来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自我反思:
由于事先不知道另外一个老师已经教过这首歌,所以在带这个活动的时候有些是没有事先预设好的。出示图片并给图片排队帮助幼儿整理一下歌词的内容和顺序,在唱了一两遍之后请幼儿来想象颠倒的事情时,本意想把幼儿编的内容加到歌里面,但是在实施的时候,有点不知所措,没有把握把这些内容加到歌里面,因此只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就一带而过,没有达到歌曲创编的目的。这次的“意外”也刚好锻炼了一下自己的应变能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肯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种及时应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靠平时不断地积累经验,经历得多了,就不会怕意外的发生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