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范文网 >教师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案最新7篇

指定一篇优秀的教案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做为一名教师,相信你一定掌握了写教案的能力,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数学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数学教案最新7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4=26+3=54+4=

48–5=87–7=66–5=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9=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3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 拨一拨

看书24页 了解算盘的历史 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1)同桌合作 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2)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3)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人文精神

(4)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1)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2)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3)交流千位上的2 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4)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

(1)学生看图 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2)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3)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4)说说谁的第??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xx+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2、3、5的乘法口诀;

2、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可爱的小青蛙”这一主题,进行保护有益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每天它可以吃掉许多害虫。今天着急的青蛙妈妈正找它们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帮助青蛙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好吗?

二、问题探究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

2、汇报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集体反馈。

三、体验感悟

连一连。

组织学生说图意、连线、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

2、汇报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集体反馈。

比一比

1、出示图画,这里将要举行一场跳跃大赛,看哪只青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穿过荷叶又准又稳地到达对岸。

2、同桌之间互相比赛,优胜者将得到一枚小红星。

3、汇报结果,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算一算

每只吃9只害虫,3只吃几只害虫?

学生试做,集体交流。

师: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完成书上1、2、3、4、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8页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青蛙

2×6 3×3 2×7 4×3

8×3 9×2 5×2 3×2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7

no4

课题 连续退位的减法 课时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例1

教具学具

准备 课件 实物投影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的减法连续退位方法,并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连续退位的方法(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都要向前一位退1)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课件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1)谈话:放暑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

课件出示例1图: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提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学生畅所欲言,请小组代表讲图意。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2)课件出示23页线段图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交流,教师评讲

(3)揭示课题:连续退位减法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计算517-34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再减,十位上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和十位上的数(要少看1)加起来再减。

三、  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计算题:帮小蜜蜂找花

学生任选一个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2) 课件出示做一做“宋家果园种的果树统计图”

看图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做评委

(3)拓展思维练习

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

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学生试算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退位减法并且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老师为你们精彩的表现表示祝贺。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5

课题 连续退位的减法 课时 2 教学内容 p24例2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数学问题。现在李明的妈妈正需要帮助呢!李明妈妈的信用卡上有507元,买一个348元的大衣后,信用卡上还剩多少钱?请你们帮助算一算.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507-348

(2)学生说算法(鼓励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法帮助李明妈妈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好不好?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3)独立计算:408-119,同位两人互说计算过程

(4)师:想一想,计算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尝试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十位是0就要先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借1给个位当10再减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学生独立计算25页第1题

(2)游戏活动:今天大家表现的很出色,下面我们来做个数字游戏好不好?

每人掷三个骰字,根据掷出的数字,你能写出一个三位数吗?

学生按要求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注意做好记录。对于计算准确、解答题目多的小组给予及时表扬。

你能用写出的两个三位数做加减计算吗?

师: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成果?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交流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6

课题 连续退位减法 课时 3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页例3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被减数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8-12=  36-18=  25-17=  80-25=

129-26= 287-76= 180-50= 218-108=

2、做一做下面的各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67-189=304-166=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

2、学习例3,怎样计算500-185?

(1)想想:运用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呢?分小组合作学习,把你的想法同小组的同学说说。

(2)班内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怎样用竖式计算。

(3)学习竖式计算,请一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4)巩固练习:400-264

(5)观察思考: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0退位后,计算时要用9减)

注意:退位减法0上有点(退位)用9减。

三、巩固深化。

(1)方框内应填什么数?

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计算下面各题。

900-325 800-367 602-189 400-123

独立计算,对于已发现的错误,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改正。

(3)完成练习六第四题。

学生独立解答,填在书上,集体订正,全对的同学给予奖励。

(4)解决问题。

练习六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班内交流说说你是用怎样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的。

练习六第3题。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弄清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7

课题 加减法的验算 课时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28页例1、例2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加强对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星期天妈妈带小刚到商店购物。(课件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说说这两辐图的图意。

指名学生叙述图意: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鞋子48元,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这个问题能直接解决吗?要先求什么?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135+48=183(元)

(2)师质疑:这样的计算结果正确吗?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学生先独立思考,检验计算的结果,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验算方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83-135=48

48+135=183

183-48=135

鼓励学生说出自已的不同验算方法。

(3)完成第27页下面的“做一做”,让学生说说不同的验算方法。

(4)小结: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交换加数位置,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2、教学例2。

(1)师:售货员阿姨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计算结果。

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合作探索检验的方法。

小组汇报交流检验的方法。

(2)学生完成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小结: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数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了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板书:加减法的验算)

二、巩固强化

1改错题:练习七第2题。

学生先验算,判断计算的对错,再把做错的改过来。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第3题。并让学生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学生课后完成第1题。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8

课题 加减法的验算 课时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29-31页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解决问题:

1、(出示29页第1题)小组内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算一算,填一填。

故事书 科技书 连环画

原有 206 300

借走 127 214

还剩 145 126

4、课本30页第5题

5、教师出示30页第7题数字卡片,提问:每张卡片上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同桌玩出卡片算数游戏

6、教科书30页第6题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7、教科书31页第8题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8、知识拓展:31页第9题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

自己总结,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

第29页,第3、4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9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时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具学具

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

目的

要求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培养估算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估算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梳理知识

万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进一步复习和整理。想一想: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1)复习加法

(2)复习减法

(3)我们在笔算加法、减法、验算时,都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课件出示商品:

电话机   热水器   电动车   电风扇    打印机

价格(元)   199     311       808      85        600

(二)课件出示算式

199+311            311+85            199+808

199-85             808-311            600-311

根据商品的价格和算式,你知道这些算式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每道算式思考过去)再和同桌一起说一说。

1、指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说说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对这些题目先在心里估算,再笔算(板书:先估再算)

3、同桌调换改,你认为对的就打√,你认为错的就打×。你的同桌有错请你举手,(老师下去收有错误的作业纸)。

4、说说错在哪里?你怎么知道你的同桌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验算)请大家对这道题进行验算,说验算的方法。

5、小结

6、拿回自己的作业纸,全对的同学请举手,有错的先找找原因再改错,再请同桌小老师打√。

7、如果老师想把表格里的5样商品都买下,大约要付多少钱?(元)

师出示199+311+808+85+600=(元)

2000元和2003元只差几元?(3元)看来大家估得比较准,如果老师带2000元,和老板讨价还价一下,也能全部买下。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课件出示

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118=455(只)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445=792(只)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900-792=108(个)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总结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6篇

二年级数学下教师工作总结5篇

二年级上数学教师工作总结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教学总结6篇

二年级《萧》教案5篇

中二数学教师工作总结最新7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期末总结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696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