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先进行认真思考,优秀的教师都会提前将教案制定完善的,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梦与泪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梦与泪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读记“舱面,半明半昧,霎时,摇摇欲坠”等词语,感受繁星的灿烂和美丽,体会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2.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展开想象,想象三个不同场景下的繁星画面。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不同的繁星场景下繁星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了解巴金的代表作品。
2.重点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巴金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仰望星空,依然可以望见那颗星,依然感受到那颗星在照亮文坛,他就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巨匠巴金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精美散文《繁星》,走进巴金的文学世界,感受其文学的魅力。
1.走进作者(作者生平及代表作介绍)
巴金,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20xx年被授为“人民作家”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背景介绍
1927年1月15日,巴金爷爷乘坐法国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前往法国,为了学习经济学,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爷爷撰写了38则《海行杂记》。《繁星》是其中的一篇,写于1927年1月。
二、学习课文
1.学习重要词语:舱面,霎眼,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等词语,并正确读记。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三种不同繁星场景下的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3.讲解课文
细细品读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体验作者三次不同的情感,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并探究每次看繁星的情感.
三、重点探究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铺垫。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本段末句“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字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话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写景状物,表达作者心中涌动的喜悦之情。
3.结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会有不同?
(依恋——伙伴——知心:情感表达方面有所不同是因为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4.读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内容写的是实景?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和联想?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回答。
实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挂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想象和联想:船在动,星也在动;我好像看见
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他用手指着:……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四、美点赏析
本文善用修辞,语言优美,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例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赏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摇摇欲坠的无数星星”比作“无数萤火虫”,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2.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对我说话”。
本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五、总结提升
1.内容小结:《繁星》是描写星空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写法借鉴:善用修辞来表达情意,善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写景状物。
六、再读散文,体会散会优美的句子和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半明半昧( ) 霎( )时 模( )糊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__,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________。
4、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________和________。
5、第三段文字按照“________”思路渐次展开的。
6、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末句说“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句中的“那个巨人”指什么?“还在跑”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城市,已经很难看到满天的繁星了。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让天空恢复蔚蓝,让星空重现灿烂。(至少200字)
板书
梦与泪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十几天,淹没了道路,雨刚停歇,就有许多人聚集在大泽乡的山坡上,因为这场雨延误了他们去渔阳守边的行期,按秦法规定,误期当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
1、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导入框的文字和图片。(媒体显示图片)
学生思考: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学生们自然会想起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古代修建这样庞大豪华的宫殿群,需要怎样的艰辛劳动?
2、分组讨论(四人为一组)
话题: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各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收集归纳整理。(媒体显示)
秦的暴政表现在:徭役和赋税很重,刑法残酷,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举例说明)不仅如此,宦官赵高掌权,政治变得更加黑暗。秦朝暴政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3、学生自主思索:
在这种情况下,你知道人民会怎么样?最初点燃战争的“导火线”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媒体显示)
战争的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分组学习:“陈胜、吴广起义“
梦与泪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讲述故事
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呢?(教师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注意技巧,恰当运用形体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生复述故事作铺垫。)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大家想想,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如此刻骨铭心呢?(引导学生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
2.导入新课
“诚信”是立世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简介《世说新语》及其作者
(三)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板书)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解说:
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
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就初中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要让学生知道评价人物的根据是人物的言行,评价人物的标准是正确的、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四)组织学生学习《期行》
1.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一阶段的学习。
(1)注意下列加下画线字在文中的读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
(2)学生自读课文,推敲朗读停顿;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二阶段的学习。
(1)请学生翻译课文。(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字句。)
(2)通过讨论,梳理故事情节。(可板书)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驳客,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3.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三阶段的学习。
(1)同座学生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体验开始时教师讲故事的语气、神态,力求能够绘声绘色。)
(2)讨论: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怎样的道理呢?
明确: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学生回答意对即可。)
4.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四阶段的学习。
?期行》这则文言小说短小精悍,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说说自己的看法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出陈太丘、元方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五)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大家的悟性很高,顺利完成了《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的学习任务。下一堂课,我们将学习《乘船》,老师想放开手,完全由你们自己来学习这篇文言小说,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呢?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将《期行》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请他们给你评判打分。(优、良、中、差)
2.如果你是学习小组的牵头人,你将如何组织你的小组成员按照老师介绍的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来学习《乘船》?请你设计一份内容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准备竞选《乘船》学习小组的牵头人。
第二课时
(一)回顾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
(二)小组学习《乘船》(每组以6至8人为宜,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巡视指导)
1.各小组交流学习方案,选定方案优秀者为本小组学习牵头人。
2.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修改完善学习方案。
3.按照确定了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乘船》,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4.展示学习成果。(可采用电视上常见的知识竞赛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给予鼓励性的打分。)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1)课文朗读展示。(每小组出1人,人选由其他小组任意指定。)
(2)字句理解展示。(为了便于突出重点,可由教师出题,各小组抢答。)
(3)故事复述展示。(由各小组推选1人参加。)
(4)故事内涵展示。(各小组在整理好答案后,选定1人公示,意思正确就可以给分。)
故事内涵: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5)评价审美展示。(让学生们评判华歆与王朗谁“优”谁“劣”。各组自由发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辩论,看法新颖独特的要给予加分鼓励。)
(三)教师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点(从鼓励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对学生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要中肯地指出,以利以后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回家将《乘船》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评定等第。
2.就这次小组学习中的得与失,写一份200~300字的体会。
3.课后搜集两个以上有关诚信的小故事。
梦与泪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旋律基础上,通过问答接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2、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并以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情影图
2、钢琴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了解夏天。
谈话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热的时候最想做什么事?在夏天我们大家要注意什么?应该怎样做?
2、欣赏夏天的图片。
——教师在视频搜索夏天的图片给幼儿欣赏并让幼儿说一说。
3、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歌曲,同时相对应指着情境图与歌词引导幼儿完整感知。
(2)幼儿在图示及教师的动作暗示下轻声随音乐跟唱歌曲。
(3)鼓励幼儿完整地进行表演唱。
4、创编歌曲。
——幼儿对歌词进行创编。
5、找夏天
(1)体验夏天的特征。
——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活动,感受夏天的阳光,寻找合适的地方避暑。
(2)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夏天。
(3)鼓励幼儿说出自已寻找的感受。
(4)幼儿在树荫下避暑,感受阴凉。
梦与泪教案篇5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梦与泪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复习图画日记的创作要素。②认识以组画的形式表现的能用图画日记:③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2.过程与方法:①在记忆观察模仿想象中激发学习兴趣。②在自主学习中,解决“如何选择我在一天中经历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③在创作中,尝试解决构图、粗细蔬密的线条的运用、图画日记的要素等问题。
3.情感:①学会选择、取舍、储存各种美好的记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记忆,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教学难点:
能把事情发生时“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等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①激发记忆思维。按时间顺序(早上、课间、课中)。②构图。三张画面中,小作者怎样安排“我”与周围的人物在画中的位置(主题突出)。③小作者是怎样运用线条表现“我”与周围的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如粗细疏密的线条、“高兴、生气、开心”等表情、动态)。④小作者怎样以组画形式,表现图画日记“我的一天”(复习图画日记的要素:画面、文字、天气、日期)。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一天的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提出要求:
(1)表现“一天”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踩高跷、放风筝、养鸟等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2)表现“一天”的神情、动态,描绘我跟周围的环境。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回忆一天中的两三件事,然后做动作,让同学猜“我”一天中的三件事(激发观察、想象、选择的兴趣)。
3.提供“早上、课间、课中”的学生作品,自主解决“如何选择我在一天经历的趣事、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
4..小组活动:讨论:小作者分别选择了一天中的哪三件事?是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吗?讨论:小作者如何根据“我的一天”选择内容,组成三张画面(构图、运用粗细疏密的线条、画面、文字、天气、日期要素)。
4. 选择与构思。①选择。在我的一天中,选择什么时间、什么事情最能抒发自己的情感?②构思。怎样构图,才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运用什么线条表现?怎样处理好土画日记的四要素。
5. 创作表现。①构图“按时间顺安排2——3幅画面,将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并进行适当的配置。②画面线条处理:尝试处理画面的粗细疏密的线条,使画面更美丽。③思考表现:画面什么地方写上文字、天气、日期才合适、美观。
(三)作业布置:
能用线条和组合形式把我与周围人物的的神情、动态、环境等表现出来。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价:能选择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线条流畅,有粗细疏密:画面与文字安排合理。
梦与泪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
聆听《春晓》
表演《大树妈妈》
编创与活动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第 一 节 1-1
新学期寄语:
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始了,今天每一个同学都精神饱满,喜气洋洋,踏着春的脚步,伴着春的歌声,开始了我们新的生活。同学们,新学期新任务,你有信心做好吗?好,老师忠心希望你们勇于开拓,敢于进取,在学习中一马当先,在生活中吉顺呈祥。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茁壮成长,像登鹳鹊楼一样步步高!
复习上册教材歌曲。
第 二 节 1—2
内 容:1.歌曲 :《大树妈妈》.
2. 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重难点: 通过演唱《大树妈妈》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准 备:琴 录音机
过 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二 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2 聆听歌曲录音,感受音乐情绪及歌曲内容
3 学习歌曲,(听唱法)
4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歌曲处理,歌曲表达了
6 表演歌曲
1)齐唱
2)个别表演
7 背唱歌曲
三 小结;
第三节 2—1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桥的教案优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