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科学的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要撰写好的教案,我们写教案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 ,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少年行教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少年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翱翔,刚劲,萦绕,蹒跚学步,铭记,强悍,璀璨,顶天立地等词语,理解顶天立地,蹒跚学步,强悍等重要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3、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顶天立地、蹒跚学步、强悍等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按“总起──祖国养育我──艰难历程──我的誓言──总结”把课文分成五部分。
3、自读第一部分,从结构上看,作者采用先( )后( )的写法。
4、自读第二部分,作者先写( )哺育了中华少年,再写( )滋润着中华少年,最后写( )滋养了中华少年。
5、自读第三部分,这部分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谕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 )。第四部分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 )和( )。
6、第五部分是对全诗的( )。
7、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 )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 )。
二、练习设计
1、背诵喜欢的部分。
2、阅读《倾听鸟语》一书的《雄鸡似的中国》。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通读顺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用词素分析法及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顶天立地,蹒跚学步,强悍”。
3、理清写作思路:
总起──祖国养育我──艰难历程──我的誓言──总结。
三、指导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训练形式:
自由朗读。
分角色朗读。
表演朗读。
2、交流体会,内容:
对诗句的理解。
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
内心情感的体验转化迁移。
仿照课文其中的小节写诗。
少年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认识闰土,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
3、初步了解他与小少爷之间发生的事。
4、有感情朗读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少年闰土这个人和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闰土的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上学期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小时候上学的地方,那里──“三味书屋”,这学期我们又通过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道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他是一个──“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那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位大文学家儿时的好朋友,好吗?
作为举世闻名的人物,作为一个小少爷,你认为他的朋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配乐朗诵第1自然段,引出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不懂的词。
2、学习生字、新词(大屏幕显示)。
3、将生字和重点理解的词所在的句子多读两遍。
三、认识少年闰土
1、刚才看了图片,也默读了课文,原来鲁迅儿时的.好朋友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后,如果我们想深入地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又该读哪儿呢?
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环境美,月夜静,少年机敏。)
3、指导朗读:
颜色词──读得鲜亮。
4、配乐诵读,感受美景,体会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5、朗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归纳出闰土的相貌。
四、了解趣事
1、小少年“我”与闰土因为什么原因见面了?
2、“我”与闰土在一起时,他告诉了我许多事,请你再次流览课文,然后与小组成员讨论,用简炼的语言归纳出他们都说了那些事?
3、在这些事中,给小少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4、朗读8~13自然段,找出写刺猹的动词。
看看这个片段表现了闰土的什么?你觉得他怎样?
5、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特征。
五、拓展
将1~4与8~13结合写出一个新的月夜刺猹的片段。
少年行教案篇3
课题
4、顶碗少年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情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品读课文对人物动,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重点
难点
关键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哲理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
2、师: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顶碗少年的故事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本课的词语
3、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4、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三、品读语句
1、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念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集体所馈,感情朗读
(1)第一次表演
(2)第二次表演
(3)第三次表演
3、从三次表演中,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
4、读到这里,你们体会到作者每次想起这场表演心里的那份微微的激动了吧!拿起笔,把作者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板 书 设 计
4、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课后记:略
少年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媒体】
1、硬件媒体:
计算机、录音机。
2、软件媒体:
文字、图形、音乐。
【教学过程】
一、边导入新课边板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的第一、二段,了解到当“我”得知父亲允许闰土来看管祭器后是多么高兴。于是“我”就日日盼望着闰土的.到来。
板书:
少年闰土
二、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
⑴自由读第二段,“我”盼来的这位少年到底是什么样子,请用笔把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用“”画出来。
⑵从闰土的样子中可以看出他的那些特点?
2、讨论交流。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的写法。
三、学习第四段
1、“我”最盼望的就是见到闰土后,他能赶快为“我”捕鸟,可是闰土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方法:
⑴勾动词,做动作。
⑵查阅资料。
⑶有感情朗读。
⑷想象画面。
⑸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提出问题。
2、小组学习:
⑴四件事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说出理由,再读一读。
⑵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可以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⑶你怎么理第14自然段。
少年行教案篇5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⑴ 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或儿);畜(亠) ⑵ 正音 ⑶ 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⑴ 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⑵ 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少年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 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四、师课的小结。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教学目标: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貌特点的语句。
(“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外貌特点紫色的圆脸生活特点头戴小毡帽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时代特点,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 (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 (只是、便、于是)
三、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稀奇事。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 (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3.提问: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 (“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 (勇敢机智,板书。)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
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 (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讨论: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 (聪明能于。板书。)
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 (师生讨论后板书:见多识广、略写)6.抽读课后题1(2)、(3)两题,生回答。
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 (略写)哪几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
1.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2.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少年行教案篇7
教学案例:(一堂公开课上,上课内容是语文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河水清清,火苗闪闪。)
老师:同学们,弯弯的月牙多么可爱啊,你们喜欢吗?
大多数同学回答喜欢。
可有两三个小家伙摇着头说:不喜欢,我喜欢圆圆的月亮。
(这可完全出乎了老师意料。教师原意是这么美的弯弯月亮,引导学生读出喜欢之情。可学生的回答结结实实地将了老师一军。当时我们都拭目以待着这位教师怎么来引导。)
教师当时一愣,但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和颜悦色地问: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圆圆的月亮呢?
生1:圆圆的月亮像月饼一样,很好看。
生2:月亮圆圆的时候最亮了。
生3: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太漂亮了。
(这么一说,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喜欢圆圆的月亮了。)
教师仍微笑着说:这几位小朋友说得真好,十五的月亮圆圆的多可爱啊,老师也很喜欢。那月亮是不是天天是圆的呢?
生齐声回答:不是
师:那它有时是怎么样的?你能说说吗?
生1:像香蕉一样的弯弯的。
生2:像我眉毛一样
师夸道:跟你眉毛一样美(孩子乐得笑眯眯的)
生3:像小船一样
师:是啊,能在上面坐着,那该多好啊
生4:像钩子一样,还是银子打的,亮晶晶的哩。
师:你说得真好,说得真美。是啊,这时候的月亮我们就把它叫作月牙。我们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读。
(生读)
师:你们想想叔叔阿姨为什么不写“月亮圆圆”呢?听老师来读。你们来比比。
(教师先读“红日圆圆,月亮圆圆”;再读“红日圆圆,月牙弯弯”。)
师:听出来了吗?来说说。
生1:“月牙弯弯”好,“月亮圆圆”不好。第一句已经有“圆圆”了。
生2:读起来“太阳圆圆,月牙弯弯”好听。
生3:月牙弯弯读得轻轻的,很可爱的
生4:太阳是圆圆的,月牙是弯弯的。这样有变化了。
师:你们懂的可真多,说的可真好。我们好好读读,能把它的好听读出来?
(学生很投入地读)
思考:这个教学片段充分显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睿智,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原则。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弯弯月牙”,学生有喜欢的权力,也有不喜欢的权力。教师不是视而不见,
更不是压制这一与文本内容价值取向所不相和谐的声音,而是针对这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尽情地诉说“圆月”的美。在此基础上,话锋一转,“月亮天天是圆的吗?它有时是怎样的呢?”启发学生去发现“月牙”的美,让学生喜欢上“弯弯月牙”。更可贵的`是,教师再次引领学生比较“红日圆圆,月亮圆圆”与“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朗读感觉,学生在比较中悟出了文本语言的变化美、音律美。在充满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学习了语言,发展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开放板书促读促思
宁波广厦小学欧绪成
教学案例:《少年闰土》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雪地捕鸟”这一段请你们自己来学习,要求象老师平时那样设计好板书,并能说明理由。
(生默读课文,静静思考,陆续完成。)
生1:我的板书是“支缚拉罩”
师:你为什么这样板书?
生1:这些是捕鸟的动词,连起来就是捕鸟的经过。
师:抓住主要动词来板书,是个好办法。
生2:我板书的是“匾缚秕谷鹁鸪”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2:这是同学们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我板书出来,提醒大家,就不会错了。
师:很有必要。通过板书让同学们学记易错字。
生3:我的板书是“大雪竹匾远远
什么都有”
师(很纳闷,看不懂他板书的理由):你为什么这样板书?
生3(振振有辞):这捕鸟必须在“大雪”天,用大“竹匾”容易罩住,人必须“远远”地藏起来,不然会被鸟儿发现。这些是捉鸟的条件,结果是“什么鸟都有”。师:你考虑问题很周到,确实缺一不可。
接下来教师根据生1的板书指导复述,根据生2的板书指导写字,根据生3的板书提醒学生写作时要考虑全面。
思考:这一教学片段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开放板书,巧妙地引领全员进入文本,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了学生。在学生眼里板书是教师的专权,而现在“权力”下放,就积极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萌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这种自主意识的驱动下,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探究时,已不再是单调乏味的操练,而是充分唤醒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去饶有兴趣地朗读、发现、思辨、归纳,写出符合自己认知能力的板书,结果自然就多元化、个性化了。同时教师丝毫不曾忘记自己的“引领”作用,根据学生的板书,取其所长,一人资源,多人共享。再次引领全体学生涵泳文本,习得语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