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有条理地安排教学步骤,提高教学过程的顺畅性和连贯性,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教案语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教案语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情境故事引导下,体会浓浓的说话氛围。
2、尝试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实物:红薯、萝卜、土豆、花生、若干;
2、纸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鼹鼠。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它是谁?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吧!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鼹鼠。
2、教师提问:知道小鼹鼠的.家住在哪里吗?今天,老师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关于小鼹鼠搬家的故事,它的名称是《啪啦啪啦-砰》。
3、看图片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师:哇!有一天,天上下起了大大的雨,地面上积满了水。然后,这个水就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地漏到了地底下小鼹鼠的家里。看看小鼹鼠在做什么?
4、小结:家里都是水,小鼹鼠这个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鼹鼠准备去找一个新的家!
二、小鼹鼠找新家:
1、小鼹鼠出发了 。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小鼹鼠在地底下干嘛?
(2)小朋友都知道地底下是黑黑的,它挖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挖着挖着,你觉得他撞到了什么?地底下有什么呢?
(3)到底撞到了什么呢?(出示实物,让幼儿摸摸感受一下。)
(4)对了,这个东西是长在地底下的,而且吃起来味道甜甜的。小鼹鼠张开大嘴巴“啊呜,真甜……,原来是个香喷喷的红薯呀。
2、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砰!这次又撞到了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萝卜?
(2)你们看的真仔细,萝卜的下面长着一根小小细细的尾巴。谁能告诉我,萝卜长在哪里的?
(3)原来啊,地底下长着好多好吃的东西,除了红薯、萝卜,猜猜小鼹鼠啪啦啪啦啦,砰!还会撞到什么?
3、小鼹鼠认识更多在地下的动物。
师:小鼹鼠在地底下啪啦啪啦,还会砰到什么呢?我们再往下看看吧!
(1)原来啊,地底下不仅长着好多好吃的东西,还生活着许多的动物呢!那接下来小鼹鼠会遇到什么呢?
(2)啪啦啪啦小鼹鼠又开始找新家了,突然,他听到对面也有啪啦啪啦的声音,是谁也在挖山洞呢?
(3)噢!原来又是一只小鼹鼠也在挖山洞找新家呢!两个好朋友见面会说什么呢?
4、游戏“我是小鼹鼠”
请幼儿来当小鼹鼠,试试看会在地底下撞到什么?老师把盒子当地底下,幼儿学鼹鼠动作,看能砰到什么,拿出来告诉大家。
三、议一议:拓展活动。
那除了在故事中看到的动植物,小朋友回去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还有哪些植物、动物或者是小昆虫的家是在地底下的,好吗?
中班教案语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和表达,在变化速度、节奏朗诵绕口令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
2、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记忆绕口令的内容,能变换速度、用合适的节奏和歌曲旋律练习绕口令。
3、学习绕口令《数数歌》,练习虎、鹿、猪、兔、鼠等读音相近的字。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师根据绕口令内容绘制图片及标志线;
2、经验准备:幼儿会击打节奏"××××× ""××××× ",会唱歌曲《数鸭子》
活动过程:
1、以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活动并引导幼儿逐句说出绕口令。
(1)提问:山上会有哪些小动物?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自由说出多种动物名称。
(2)引导逐一观察背景图片,提问:树林里(路边、草里、洞里)有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后,再出示动物,引导幼儿逐句说出绕口令。
(3)出示数字卡片和"虎鹿猪兔鼠"的图片,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分别是哪些小动物啊?
引导幼儿说出: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2、引导幼儿在图片的.帮助下完整说出绕口令。
(1)完整说出绕口令。
指导语:把刚才我们说的串在一起,就能成为一首很好听在绕口令,你们跟着我一起来说说看。
(2)将难度较大的句子"虎、鹿、猪、兔、鼠"进行重点练习。
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练习绕口令。
(1)教师以游戏的语言"蜗牛爬""开火车""开火箭"等引导幼儿变换速度说出绕口令。
(2)引导幼儿尝试拍击节奏"××××× ""××××× "说出绕口令:先让幼儿自由探索,然后集体练习。
(3)引导幼儿用歌曲《数鸭子》的旋律唱出绕口令。
(4)引导幼儿用沙锤进行表演。
(5)脱离图片的帮助,幼儿集体表演绕口令。
4、结束。
结束语:我们今天回去后也用拍击节奏、唱歌的方法,将这首绕口令教给你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好吗?
附:绕口令:数数歌: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大家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 虎鹿猪兔鼠
中班教案语言教案篇3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语言环境。
中班幼儿对“节日”不是很熟悉,但对于“新年”一定不会陌生,而且是很期待的。新年临近,商场、大街上、幼儿园处处洋溢着迎接新年的快乐气氛。孩子们来园后就会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我看到商场挂着许多红灯笼,一串一串的,很漂亮。”“我妈妈带我参加了(迎新年)联欢会,很热闹。”“我也有看到……”“我也看到了……”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口设计了“迎新年”的系列教学,如:认识新年老人、学唱《新年好》、儿歌《大一岁了》、画新年老人、文学欣赏、《中国的“新年”――春节》等教学。语言教学《迎新年》便是其中之一。意在让小朋友们通过期待和迎新年的教学,大胆地与周围人们进行感情交流,分享节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围绕“迎新年”这一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2、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3、通过参加节日《迎新年》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教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教学室里布置过新年的情境,如挂灯笼、彩带、自制鞭炮、拉花等。自制的新年倒计时、愿望树、每人准备一个礼物。卡纸裁剪成贺卡形状、皱纸、废旧图书里的图片、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丰富有关过新年的知识经验,如:让幼儿观察家里为过新年而忙碌的大人;介绍灯会、联欢教学、放焰火等教学。
3、事先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教学教学后的日子里给自己的孩子送礼物。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发迎新年的愉快情绪。
1、引导幼儿观察教学室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师:发现教学室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描述班级的变化。(漂亮、新颖、舒服、热闹、喜庆、高兴等)
师:是为了迎接什么节日的到来?
2、新年倒计时。
师:离“新年”还有几天?
小结: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叫“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4、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太阳公公出来了,它笑眯眯地迎接新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是用什么方式迎接新年的?
(2)师:小动物是怎样迎接新年的?
(二)出示新年老人的礼物,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昨天,新年老人给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送礼物了。
一起看新年老人的礼物:一张贺卡和一棵新年愿望树。
师念贺卡上新年老人“写“的话:”小朋友们,过了新年,你们就又长大一岁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2、师:过了新年,还有谁也长大了一岁?
启发幼儿说出周围的人,亲戚、邻居、伙伴、各种动物也都长大一岁了。
3、师幼一起围坐在“愿望树”旁,表达自己的愿望。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这是一棵神奇的“愿望树”,只要对着“愿望树”说出自己的愿望,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是祝福家人或朋友的愿望,也可以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想实现的愿望。请配班教师帮忙记录下来,挂在“愿望树”上。
4、播放“新年老人”的`录音,萌发对新年的期盼。
新年老人:孩子们,你们的愿望我都听见了。新年快要到了,你们要怎样欢迎我呢?(引出下一环节)
(三)引导幼儿装扮“愿望树”,用多种方式迎接新年。
1、师:新年快要到了,我们要怎样迎接“新年老人”的到来呢?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第一组:制作贺卡
材料――卡纸裁剪成各种贺卡形状、彩笔、帖帖纸、废旧图书等。
第二组:制作彩链、拧花、剪窗花,继续丰富教学室里的布置。
材料――各色皱纸、手工纸、剪刀等、
第三组:装扮“新年愿望树”。
在“愿望树”上挂上一些小礼物和装饰用的彩链、彩灯等。
2、老师和幼儿手拉手围着“愿望树”,高兴地唱、跳,交换新年礼物,再次感受浓浓的新年氛围。
(四)教学延伸:
请家长在教学后的日子里帮自己的孩子实现许下的愿望。
教研组评析
(一)选材
丰富多彩的新年蕴含了许多节日特定的认知元素,如,新年的祝福、新年的礼物、新年人们的年龄变化等等,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教材,教师能根据幼儿的谈话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从选材来看,所选内容很恰当,很合时机,是幼儿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
(二)从组织实施来看
1、让环境说话。陈鹤琴先生在教育的原则中指出:“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环境创设,让教学室充满了欢乐喜庆热闹的气氛。
2、能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个能激发情绪的情境:首先,把“新年”拟人化――“新年老人”,并巧妙地利用礼物“愿望树”,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接着,用多种方式迎接新年老人,如装扮“愿望树”,――然后,围坐在“愿望树”旁一起唱歌、交换礼物。在这个情境中,孩子们的情绪随着情节亦步亦趋,能大胆地表达,很自然地诱导幼儿自觉地进入情境,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教师在环节设计上体现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把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对“新年”的零星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教师的提问富有启发性,从“自然界中的花、草、树”到“小动物是怎样迎接新年的?”以及“送给新年老人的祝福”等问题的设计。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大象用长长的鼻子冲洗身体来迎接新年。”“小鱼跳上又跳下迎接新年。”“小花跳舞给新年老人看。”“小狗带新年老人看电影。”“小鸡讲故事给新年老人听。”“小雨用它的针绣一朵美丽的花送给新年。”(上星期刚欣赏过的诗歌),“我想带新年老人去吃肯德基。”“我想买蛋糕送给新年老人。”孩子们的想象真是丰富,从孩子们的回答可以看出此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为幼儿的情绪情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向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音乐是可以随时随处地为自己而用的`。幼儿在教学中开朗、自信、敢想、敢说、敢做,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得到培养。
(三)从师幼关系看
中班幼儿是言语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而中班孩子的良好语言习惯就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此教学,孩子们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互动的,使幼儿想说、敢说,接着,带着兴趣转入操作教学,从孩子的教学表现可以看出幼儿的教学热情非常高。整个教学流程使孩子们沉浸在迎新年的氛围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幼儿在有趣的教学中体验快乐,获得了发展。
中班教案语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角色的情感,学习关心、帮助他人。
活动准备:
1.自制梧桐树爷爷、水杉树爷爷、松树爷爷的同时各一个,小鸟的头饰若干。
2.幼儿用书册第4第27~32页。
3.挂图《松树爷爷的帽子》。
4.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在优美、柔和的背景音乐中,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天气冷了我们就要戴上帽子来保护自己的头。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一个关于帽子的故事,听一听故事中的帽子到底什么?
2.教师讲述,幼儿听第一遍故事。
二、讨论故事,理解内容。
1.故事中的“帽子”指什么?(引导幼儿回答出是树叶)
2.小鸟在找家时遇到了谁?(引导幼儿回答出先遇到了梧桐树爷爷,在遇到水杉树爷爷,最后遇到了松树爷爷)
3.他是怎样求树爷爷帮助的?
4.树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5.就在小鸟快要冻僵的时候,小鸟遇到了谁?(松树爷爷)他有没有帮助小鸟?
6.为什么其他树爷爷帮不了小鸟?(引导幼儿说出其他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只有松树爷爷的叶子还是长的满满的)
三、再听一遍故事,体验故事角色的情感。
1.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在听老师来讲一遍,听完这一遍,请你想想,如果你是故事里的其中一个角色,当你碰到这种事情后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2.幼儿边看挂图边听教师讲述故事。
3.引导幼儿体验故事角色的情感。
师:
①如果你是小鸟,找不到家了,心里会怎么想?
②如果你是梧桐树爷爷,当你不能帮助小鸟时,你的心里又会怎么想?
③如果你是水杉树爷爷,当你不能帮助小鸟时,你的心里又会怎么想?
④如果你是松树爷爷,你帮助了小鸟找到了家,你的'心里会觉得怎么样?
⑤小鸟找到家后,心情怎么样?
四、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1.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跟读,注意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延伸活动:
提供落叶、树枝、干草、纸盒等材料,幼儿动手为小鸟制作一个“家”。
附故事:
松树爷爷的帽子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天气很冷很冷。
有一只小鸟真可怜,站在树枝上冻得直发抖,因为他的家被北风吹走了。小鸟想,我得马上再去找个家才行!
小鸟在森林里飞啊飞,找啊找,看见了一棵梧桐树。咦!原来大片大片的树叶怎么都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呢?小鸟对梧桐树爷爷说:“梧桐树爷爷,您好,风把我的家吹走了,我没有了家,冻得直发抖,您能帮帮我吗?”梧桐树爷爷说:“北风把我的帽子也吹走了,瞧,一片也不剩。对不起,我帮不了你的忙,你再去别处看看吧!”
小鸟飞啊飞,找啊找,看见一颗水杉树。咦!原来又软又密的树叶都不见了,也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小鸟对水杉树爷爷说:“水杉树爷爷,您好,风把我的家吹走了,我没有了家,冻得直发抖,您能帮帮我吗?” 水杉树爷爷说:“北风把我的帽子也吹走了,瞧,一片也不剩。对不起,我帮不了你的忙,你再去别处看看吧!”
中班教案语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内容,学说语句:要是我也……
2.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动物的特长,大胆联想。
3.乐意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初步感知用自己的特长来解决问题的道理。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袋鼠、犀牛、海狮等动物的特点有一点了解。
物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介绍图书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为什么喜欢?
——出示图书封面《了解名称》
师:鼠小弟站在苹果树下,望着红红的大苹果,想一想鼠小弟用什么办法才能摘到苹果?(幼儿大胆猜测。此处突出鼠小弟的小和矮)师:鼠小弟吃到苹果了吗?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吧!
2.看图阅读,学说语句:要是我也……
(1)集体阅读小鸟,小猴摘苹果,学说句型
①师:(出示图1)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关键词:鸟、飞)看到乌鸦吃了一个苹果,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会有什么想法呢?(幼儿猜测)师:(出示图2),看!鼠小弟在干什么呀?(给与幼儿充分表达的空间,包括学学动作、表情,教师都给与肯定)为什么要这样做呀?
小结:你们说的太好了,鼠小弟就是这么想的:要是我也有翅膀……我们一起来学学鼠小弟,我们一边说一边做。
②师:(出示图3)谁也来摘苹果了?(猴子)猴子是怎么摘苹果的?(爬树)看到猴子摘了苹果,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会有什么想法呢?(幼儿猜测)师:(出示图4)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在干什么呀?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对,鼠小弟想:要是我也能爬树……我们也来学学这只鼠小弟!
(2)自主阅读画面,观察大象、长颈鹿摘苹果,引导幼儿表达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谁会来摘苹果?等会把你看到的告诉我们!
(播放图5、6、7、8)师:你看到了什么?鼠小弟会怎么想?请你用"要是我也……"的话来说一说!
(幼儿大胆表述,教师引导)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小鸟会飞,猴子会爬树,大象有长长的鼻子,长颈鹿也有长长的脖子,他们都能轻松地吃到苹果,而鼠小弟没有这些本领,费了很大的劲儿也没能吃到苹果。
(3)发挥联象,大胆创编袋鼠、犀牛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摘苹果师:袋鼠,犀牛也来了,他们又会用什么本领来吃苹果呢?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看了又会怎么做,怎么想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巡回倾听、引导。
师:谁愿意来说说袋鼠怎么摘苹果?鼠小弟会怎么想?
师:犀牛呢?是这样吗,我们赶紧看一看!
(幼儿说完分别看图阅读)小结:袋鼠能一下跳的很高,犀牛力气非常的大,他们也都能吃到苹果,而鼠小弟还是没有这些本领,不但吃不到苹果,反而搞的自己鼻青脸肿的。
师:看着动物们一个一个摘走了苹果,他会怎么样?(很伤心,不开心)
3.续听故事,感受乐趣
(1)教师继续讲述,幼儿猜测结果师:就在鼠伤心难过的时候,来了一只海狮,鼠小弟问它:你会飞吗?你会爬树吗?……海狮回答说:不过,我有一个本领……)师:咦?!海狮有什么本领呀?他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合理想象)
(2)揭晓答案师:看看猜对了吗?(顶、合作)有趣吗?
4.完整感知欣赏故事,经验迁移师:故事名字还记得吗?我们来完整的欣赏吧!
——完整倾听,并提问师: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你喜欢海狮吗?为什么?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我们小朋友和鼠小弟一样还小,力量有限但只要我们友好合作,就能把平时不能做到的事完成。很鼠小弟一样不要放弃、勇敢地尝试、努力学习,一定能成功。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教案语言教案篇6
活动名称:
语??
活动内容:
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中班教案语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词语“大方”,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故事内容,培养乐于分享的品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红色的泥巴,老鼠、猫、狗、老虎、鸭子的头饰各一个。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过捏泥巴或者橡皮泥的经验。
活动过程 教师创设情境,戴老鼠的头饰导人活动,捡起一块事先放好的红色的泥巴。
提问:
这是什么?用它能做什么呢?
教师变换头饰讲故事,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①小老鼠吉米玩泥巴的时候遇见了谁?他们向小老鼠吉米要什么?
②小老鼠吉米有没有给他们?
③如果你是吉米,你会给他们吗?
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词语“大方”。
启发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活动。
活动渗透 泥工——做汤圆。
绘画——温暖的红色。
舞蹈——泥娃娃。
组织幼儿玩泥巴或者橡皮泥,在班级里展示作品。
鼓励幼儿向小老鼠吉米学习,做个大方的孩子,乐于和大家一起分享玩具。
家庭中渗透:请幼儿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说说小老鼠吉米的优点。
附故事: 小老鼠吉米检到一块红泥巴,于是,他坐在地上玩起泥巴来。做小红帽子、小红手帕、小红纽扣、小红苹果、小红皮球。
一只小老虎走过来说:“小红帽子真好看,能给我好吗?”吉米大方地说:“好!送给你。”吉米大方地给了小老虎一个小红帽子。
一只小猫咪走过来对吉米说:“小红纽扣真好看!能给我好吗?”吉米大方地说:“好!送给你。”吉米大方地给了小猫咪一个小红纽扣。
一只小狗走过来对吉米说:“小红苹果真好看,送给我好吗?”吉米大方地说:“好!送给你。”吉米大方地给了小狗一个小红苹果。
一只小鸭子走来对吉米说:“你好!小红手帕真好看!送給我好吗?”吉米大方地说:“好!送给你。”吉米大方地给了小鸭子一个小红手帕。
一只小狐狸走来对吉米说:“你好!小红皮球真好看!送給我好吗?”吉米大方地说:“好!送给你。”吉米大方地给了小狐狸一个小红皮球。
太阳要落山了,吉米使効地挥手说:“再见,亲爱的红泥巴太阳!”
活动分析 一块红泥巴变幻出各种形状,能够满足幼儿旺盛的创造力。红泥巴的故事串联起了小老鼠、小猫咪、小鸭子、小老虎等可爱的小动物之间的对话,活动选取的童话故事问答讨论,情境表演等多种途径,引导幼儿在理解生动故事,体验和谐友爱的氛围;同时调动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和智力的提高。
中班教案语言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圆形上联想出多种物体,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
2、能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活动准备
一个圆圈的图片人手一张,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圆圈进行初步想象。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一个圈圈)
这个圈圈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2、半圆的西瓜皮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引导幼儿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1、教师:这个圈圈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
谁会在上面玩呀?(小花猫、小朋友)
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圆圈圈,变秋千,小朋友、小花猫和我一起玩的真开心!
2、教师:你们想不想也让圈圈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在的旁边还有谁?
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并且也编成几句好听的话。
3、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
(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三、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1、请小朋友每个人用圆圈添画一副画。
2、然后每人找一个好朋友,把两幅画拼在一起,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出来,
故事的名字叫《有趣的圈圈》,你们说好吗?
四、讲述创编故事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