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范文网 >教师总结

故事课教案最新7篇

有趣的课堂氛围是离不开老师的备课的,写好教案很重要,优秀的教案是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的,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故事课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课教案最新7篇

故事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

2.会运用所学的方法改编故事。

3.说写相结合,进行故事改编。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方法改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

学生表演寓言故事片段,下面同学猜故事名。

二、揭示课题,探究方法

1.像刚刚我们小朋友表演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这样的故事就叫——(寓言故事)。

2.说到寓言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之前在课本上学过的《乌鸦喝水》,还记得吗?谁能简单的和大家讲一讲?(及时评价)小朋友们请看——(播放《新乌鸦喝水》)

3.同学们,看仔细了吗?那我可要发问了,请问:这里的《新乌鸦喝水》和原来的《乌鸦喝(出自::故事结局改写)水》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请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等,学生回答不完整可出示范文)

4.小朋友们真棒,经过一番思考,你们竟然找到了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板书课题:寓言故事改编)好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也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对寓言故事进行——(改编)现在小朋友们知道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了吗?那我们在改编一篇寓言故事时,可以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改编?一起读.

三、回顾旧知,改编新篇

1.嗯,好的,那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篇小故事,看,熟悉吗?(出示寓言故事图片,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师生评价)

2.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其中选择一个故事来进行改编。(拿出事先分发的“新点子检视表”纸张)请同学们拿出“新点子检视表”,你先来想一想,你想改编哪些方面,想好了,把它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3.听了你们的新点子,我觉得非常的有趣,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到底是怎么写的,在写之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1)尽量用一两个成语。(2)尽量用一个修辞手法。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动手写一写吧。(写在改编小能手纸张上)

4.交流写作,师生评价。

5.小结。

四、作业超市

改编一篇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写完可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寓言故事改编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

故事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枫树与松鼠的友谊;

2、了解枫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活动准备:不同颜色的枫树叶子;

活动重点:感受故事中枫树与松鼠的友谊;

活动难点:了解枫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设计思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幼儿们看见了幼儿园门口的枫树。发现了枫树现在的叶子是红色的,幼儿们很好奇,纷纷跑来告诉我看见了红色的叶子。这次活动就这样生成了。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幼儿对枫树能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故事的`欣赏对枫树有更深的了解。而通过枫树与松鼠的友谊,让幼儿更明白要珍惜自己的好朋友,要友好的相处。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叶

出示不同颜色的枫树叶子,让幼儿知道枫树叶子的颜色有很多种,它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二、欣赏故事

1、老师讲故事,幼儿认真欣赏。

2、老师:春天和夏天,枫树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秋天到了,枫树的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冬天里,枫树的叶子又有什么变化?

3、老师请幼儿讨论:当枫树发现自己的叶子变红、变黄并从树上掉下来时,为什么感到很难过?当小松鼠回来时,还能认出枫树吗?

4、提醒幼儿认真再反复听故事。

三、交流讨论

1、枫树做了一个什么梦?

2、请幼儿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什么事情都先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呢?

故事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重点学习词语:红红的,圆圆的。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准备红灯笼1个、红气球1个、红萝卜1个、红太阳1个、小兔子1个。

2、电脑软件:《小兔子找太阳》及电脑。

3、奖励用的贴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出示“兔子”,让幼儿描述出自己所知道的太阳。

师:小兔子要找太阳做朋友,但是它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能告诉他吗?

二、欣赏电脑软件:《小兔子找太阳》,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语:红红的,圆圆的。

1、完整的欣赏电脑软件《小兔子找太阳》,让幼儿知道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小兔子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师:小兔子有没有找到太阳?它说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2、分段欣赏电脑软件《小兔子找太阳》,重点学习:红红的,圆圆的。

师:小兔子在哪里?它把什么当成太阳了?它把怎么样的灯笼当成太阳了?小兔子又到了哪里?它把什么当成太阳了?它把怎么样的萝卜当成太阳了?它又把什么当成太阳了?把怎么样的气球当成太阳了?

三、结束活动。

提问:你们见过太阳吗?在哪里见过?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你们喜欢太阳吗?那我们一起去和太阳做游戏吧!

故事课教案篇4

?小青蛙听故事》这个内容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小青蛙在听故事时不安静、乱插嘴。整个故事情节有趣、简单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贴切或接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安安静静、蹦蹦跳跳。

2.愿意安静倾听故事。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喜欢听故事,愿意安静倾听故事,尝试用动作表现安安静静、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

ppt 课件、故事《小青蛙听故事》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朋友们要安静地听哦!

二、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月亮婆婆在干什么?谁在听故事?

2.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三、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故事第一、第二段)

提问:小鱼是怎么听故事的?(安安静静)安安静静是什么意思?(幼儿做一做安安静静的样子。)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故事第三段)

提问:小青蛙是怎么听故事的?(蹦蹦跳跳的呱呱叫),学学小青蛙蹦蹦跳跳呱呱叫的样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三部分(故事第四段)

提问:月亮婆婆怎么了?它为什么会生气?它是怎么做的?

4.教师讲述故事第四部分(故事第五六段)

提问: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它说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四、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幼儿跟述故事

黑黑的夜里静悄悄的,月亮婆婆出来了,它来到了池塘边,瞧瞧池塘里的小鱼儿有没有睡觉。

小鱼儿看见月亮婆婆,心里面可高兴啦!一群小鱼儿围着月亮婆婆,月亮婆婆给小鱼们讲故事。小鱼儿安安静静地听着。

忽然,从草丛里蹦出来一只……(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鱼儿在听故事,它是怎么说的?(呱呱呱,呱呱呱,我也要听故事)。小鱼儿听到了对小青蛙说什么?

(嘘!小青蛙别吵,听故事要安安静静的。)小青蛙没有听小鱼的话,还在蹦蹦跳跳的呱呱呱叫。

听到小青蛙呱呱叫,月亮怎么啦?小鱼儿呢?(月亮生气了,它皱起了眉头, 躲进了云朵里。小鱼儿也躲进了池塘里不见了)。

这时候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忙着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会……(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的。小鱼儿、月亮快出来吧!”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睁大眼睛,闭上了大嘴巴。月亮看见小青蛙静悄悄的,月亮怎么啦?小鱼呢?(它从云朵里笑眯眯的钻了出来,小鱼儿们也游回来了)。

月亮又接着给小鱼儿和小青蛙讲好听的故事了。

五、结合生活经验,拓展学习内容并进行小结

1.教师:我们除了听故事的时候需要安安静静倾听外,还有哪些时候也需要安安静静的听呢?

2.小结:小朋友在老师、爸爸妈妈、小朋友们说话的时候都应该安安静静的听, 这样才是一个有礼貌、会学习的好孩子。

附故事:《小青蛙听故事》

黑黑的夜里面静悄悄的,月亮婆婆出来了,它来到了池塘边,瞧瞧池塘里的小鱼儿有没有睡觉。

小鱼儿看见月亮婆婆,心里面可高兴啦!一群小鱼儿围着月亮婆婆,月亮婆婆给小鱼们讲故事。小鱼们安安静静地听呀、听呀。

忽然,从草丛里蹦出来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叫到:呱呱呱,呱呱呱,我是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青蛙,我也要听故事。小鱼儿听到了对小青蛙说:嘘!小青蛙别吵、别吵,听故事要安安静静的。可是,小青蛙没有听小鱼的话,还在蹦蹦跳跳的呱呱呱叫。

这个时候月亮生气了,它皱起了眉头,躲进了云朵里。小鱼儿也躲进了池塘里不见了。

这时候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忙着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会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的。小鱼儿、月亮快出来吧!”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睁大眼睛,闭上了大嘴巴。月亮看见小青蛙静悄悄的,它从云朵里笑眯眯的钻了出来,小鱼儿们也游回来了。

月亮又接着给小鱼儿和小青蛙讲好听的故事了。

活动总结

一、教学过程反思

1.个别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仍然是静不下来

2.回答问题、简评中发现幼儿回答问题活跃,仍然急于表达,欠缺倾听。

3.借用游戏进行训练过程中,对个别幼儿的指导训练有一定效果。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学会聆听的习惯还待持续训练。

二、反思自我教学

1.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的引入还待进一步思考,在能尽快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幼儿亦要尽快融入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幼儿的乐于模仿,在幼儿中找出典范,极力表扬也是对别的孩子的一种隐形提示,要充分利用榜样作用激发幼儿效仿有益习惯。

3.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长期监督学习,将习惯的培养放在活动中以及活动之外。

4.进一步研究幼儿心理,对幼儿的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个性特征做进一步学习,让自我教学能更利于幼儿的成长。

故事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图片,了解小兔从不愿意收拾到主动收拾的变化过程

2、 感悟收拾整齐才能有序生活的意义

3、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 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今天黄老师带你们到小兔家去看看,小兔 在干什么?

二、边看图边理解故事:

1、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乱糟糟,赶快收拾

提问:

(1)小兔旁边放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放整齐了吗?

(2)妈妈手上拿着什么?为什么妈妈要拿着箱子?

2、出示图2,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箱子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我们来看看,妈妈在干什么?(妈妈正准备收拾玩具,妈妈拿着箱子进来了说“现在,赶快收拾玩具。”)

(2)小兔在玩什么呢?(对,小兔正在玩吊车)

(3)小兔听到妈妈要收拾玩具会怎么说?(小兔说:“等一会儿收拾,大吊车正在吊东西呢。”)

(4)妈妈又会对小兔说什么?(妈妈说:“不行,乱糟糟地,赶快收拾。”)

(5)小兔同意妈妈收拾玩具吗?为什么?

3、出示图3,讲述图意;小兔呀,不愿意,还发脾气了“你要我收拾,我就搬出去。”小兔不让妈妈,还把玩具搬到了走廊上。

提问:小兔怎么了?小兔发脾气了,小兔说了什么?

4、出示图4 ,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小兔搬到了哪里?走廊上可以高高兴兴地玩,妈妈不会喊赶快收拾了。

(2)谁来和小兔一起玩了?小兔把走廊上的.玩具放整齐了吗?

(2)玩具放得乱糟糟的,他们玩起来会不会开心?

5、出示图5 ,其实小兔和朋友玩的一点也不开心

提问:

(1)呀!小兔怎么啦?小兔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是小兔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鼹鼠,他大声地喊了起来:“我的小鼹鼠呢?”

(2)玩具为什么会找不到?

(3)玩具放得乱糟糟的,还会发生什么事?

6、出示图6,讲述图意;

提问:

(1)小熊怎么了?为什么会摔跤?

“啪哒,噗通!”小熊一脚踩上了皮球,摔了一个大跟斗,走廓上乱糟糟的,东西找不到,没有办法走路,小兔和朋友玩得一点也不开心。

(2)玩具放得乱糟糟,小兔的鼹鼠找不到了,还害小熊摔了一跤,这下该怎么办呢?是继续玩还是赶紧收拾呢?

7、出示图7,讲述图意:小兔大声叫起来:“现在,赶快收拾玩具。”小熊和长颈鹿还想玩一会儿,小兔说:“不行,乱糟糟的,赶快收拾”

提问:

(1)小兔怎么说的?

(2)小兔为什么让朋友赶快收拾玩具?(因为不收拾就没办法玩)

8、猜猜小兔和朋友收拾后,会玩得开心吗?

9、出示图8,收拾整齐,玩得开心

提问:

(1)这幅图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吗?

(2)现在小兔他们开心吗?为什么?

(3)妈妈会怎么跟他们说呢?

讲解图意,小兔和他的朋友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齐齐,妈妈高兴地说:“收拾整齐了,玩得更开心。”

二、 结合挂图,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三、幼儿跟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收拾,才能玩的开心

提问:一开始,小兔不愿意收拾玩具,为什么后来又自己动手收拾玩具呢?

(因为收拾整齐了,才能玩的更开心)

四、教育幼儿自己玩玩具时,也要学会收拾

附故事:

我要搬出去

小兔正在玩吊车,妈妈进来了说:“现在,赶快收拾玩具。”

小兔说:“等一会儿,大吊车正在吊东西呢。”妈妈说:“不行,乱糟糟的,赶快收拾。”

小兔发脾气了,“你要我收拾,我就搬出去。”

走廓上可以高高兴兴地玩,妈妈不会喊赶快收拾了。小熊和长颈鹿来了,他们一起玩。

小兔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鼹鼠,他大声地喊了起来:“我的小鼹鼠呢?”

“啪哒,噗通!”小熊一脚踩上了皮球,摔了一个大跟斗,走廓上乱糟糟地,东西找不到,没有办法走路,小兔和朋友玩得一点也不开心。

小兔大声地叫起来:“现在,赶快收拾玩具。”小熊和长颈鹿还想玩一会儿,小兔说:“不行,乱糟糟的,赶快收拾。”

小兔和朋友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齐齐,妈妈高兴地说:“收拾整齐了,玩得更开心。”

小百科:移动物体的位置,搬运,迁移,搬家,或搬嘴,挑拨的意思。

故事课教案篇6

设计意图:

中国大部分的儿童在传统刻板的“男主外、女主内”式的家庭分工氛围中成长,孩子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做家务是妈妈的事。妈妈的勤劳是孩子们赞美的资本,也是培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王子小公主的温床。然而,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朱家故事》,以其幽默诙谐的特有方式,化繁为简的睿智独到,轻松地引导孩子们了解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家庭的和睦、快乐源于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分担,更重要的是相互的尊重。

在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表达等能力的大班年龄段的幼儿面前,绘本中处处充满着机智以及视觉上的幽默,他们完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细细体会,并能充分享受到类似于侦探游戏的乐趣,挖掘出许许多多隐藏在画面中,不合理却饶有兴味的细节。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浮于表面的视觉笑话上,教师的用心是要藉此引发孩子去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建立“家事不是妈妈的天职,家事是家中每一份子的责任,应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观念,由此产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意愿。

活动目标:

1.学习细致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讲述朱家发生的事情。

3.知道家务事要共同分担,愿意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1.《朱家故事》ppt。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设疑导入。

瞧,这是一家人,他们都姓朱,这是爸爸、妈妈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叫西蒙,一个叫帕克。看了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想法?这会是怎样的一家人呢?我们一起听《朱家故事》。

(评析:直奔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画的是妈妈背着爸爸及两个孩子的画面,画者在此隐喻全家人把重担都压在妈妈的身上,其他人的脸上都露出笑容,唯有妈妈弯着腰,没有一丝笑容,墙纸上的图案也由花朵变成了猪头。“你有什么想法”引发幼儿思考,并设下疑问“这会是怎样的一家人呢?”引起幼儿探秘的兴趣。)

二、分段欣赏,理解内容。

(一)教师讲述故事前段,感受朱先生、儿子与朱太太在家庭中的强烈对比,体验朱太太的辛苦。

1.简述朱先生、儿子们早餐时、晚餐后的状态,分别学说他们的话。

①早餐时朱先生是怎样说的,口气怎么样?

②晚餐后朱先生是怎么做的?学一学动作。

③西蒙、帕克又是怎样说怎么做的?

(评析:在学说、学做的过程中,感受朱先生、儿子们的自私和懒惰,在语言的反复中,体验朱先生、儿子们已经对这样的使唤习以为常。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说说、做做,使活动有趣又生动。)

2.详述朱太太早餐后、晚餐后的状态,尝试使用连贯词语讲述。

①早餐后朱太太在做什么?

②傍晚朱太太又做了哪些事?

(评析:围绕画面,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连贯的词语讲述出来,既有效锻炼了幼儿有序、完整表达的语言能力,又充分让幼儿感受到了朱太太的辛苦、劳累。)

3.互动小结。突出朱先生、儿子们的懒惰、自私和朱太太的辛苦、劳累。

①师:时间很晚了,妈妈还要做这么多的事情。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

②师小结:朱先生和孩子们真自私,真懒惰,所有家务都压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妈妈太累了,妈妈真辛苦。

(评析:对比明显,感受深刻,理解直观,小结水到渠成。)

(二)教师讲述故事中段,理解朱太太留信出走的经过及走后家里混乱的场景。

1.师幼共同表述朱太太的信。这封信是谁写的?信上的猪指的是谁?

2.观察图片,大胆细致讲述朱太太离家后家里混乱的场景。

①朱太太走后,家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看一看,说一说。

②教师完整讲述4幅图片。

3.讨论体验朱先生和孩子们的糟糕心情。

①朱先生和他的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会怎样?

②现在你们知道朱太太为什么说他们是猪?

(评析:先猜后揭秘,先自由说,后教师说,无不体现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给予幼儿自主观察、思考、尝试、发现、表达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沉重的家务、离家出走的妈妈、过得一塌糊涂的日子……心情沉重了。)

4.师幼互动,求妈妈回来。

他们怎么做,妈妈才能回来?师幼互动,一起求妈妈回来。

(评析:承上启下“他们怎么做,妈妈才能回来?”“我爱你,妈妈!”“妈妈,我们一起做家务。”“我们先把家里整理好。”……心情释放了。)

(三)幼儿讲述故事后段,懂得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活是一件快乐的事。

1.朱太太终于回来了,朱先生和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是怎么做的?

2.朱太太这时候的表情是怎样的?

3.你们家里谁做家务?你会做些什么?

4.教师小结: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我们也要帮他们做些事情,一家人一起动手做家务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评析:通过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内容,结合生活经验,使幼儿懂得:家务事要大家分着做,一家人才会更加的相亲相爱……心情快乐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

四、结束部分。

1.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里最有趣?

2.结束语:今天的故事发生在朱家,其实每家都有有趣的故事,李家故事,王家故事,张家故事……我们回家后也去讲一讲吧!

活动反思:

反思《朱家故事》的成功教学,我发现教学的成功在于教师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

1.精准研读。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在开展《朱家故事》教学前,我反复仔细研读绘本,挖掘故事中教育价值,研究绘本中的每一张图片,力求在精准研读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及活动方案。

2.精心呈图。绘本中的图片是关键,有的图片需要幼儿细致观察,有的图片只需幼儿浏览画面,有的是单图呈现,有的则是多图呈现。

3.精巧提问。大班幼儿读图是从画面关注本质,所以提问更要精准、巧妙,且直指目标。如开放式的提问有“看了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法?”适时的追问有“信上的猪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们是猪?”……

教师做到了以上三点,才能促进幼儿以下三方面的发展。

1.有理有据地推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关注图片,并停下来分析,理解画面信息所反映的各种关系。幼儿能根据画面背景推测角色的关系,能根据角色动作、神态推测角色的心理,能随着画面推测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幼儿的推测变得有理有据了。

2.自信大胆地表达。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中,教师的提问要精巧,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都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回应的内容或概括、提升、总结,或质疑。这对幼儿是肯定和鼓励,使幼儿的表达更自信大胆了。

3.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帮助幼儿真正理解了绘本的内容,因为只有幼儿自己观察图片、理解图片,才能真正领会图片的意义,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

故事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yu 锡xi 撬qiao 魔mo 耸song 桅wei 唆sou 吻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即渔夫与魔鬼的对话描写——两次正面交锋

三、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概括形象。

提问:

a、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

b、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

c、魔鬼错把渔夫当作所罗门时而向他哀告,而当知道渔夫并不是所罗门时却凶想毕露,这说明了什么?

d、魔鬼再次求绕表现了什么?

寓意: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类似的事例。

四、分组进行故事比赛

要求:1、在关键处有细节描写;

2、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讲述后进行评议。

五、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拼音课教案最新5篇

安全第一课教案最新8篇

森林的故事教案5篇

贝的故事的教案精选5篇

大班故事教案参考5篇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案5篇

中班故事教案优质5篇

梦故事教案参考6篇

讲故事的教案精选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351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