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是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的,一篇好的教案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美术详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详教案篇1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能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中国龙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中间包含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拜,人们借龙的精神来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搜集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初步了解中国龙的历史。了解龙的象征意义,欣赏其造型。抓住龙的特点,画一条龙。
教学难点:
在绘画中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在“欣赏.评述”中请同学讲述龙的象征意义并体会龙的精神。
学习材料:
课件、计算机、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让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有什么好吗?
[播放动画片]
2、你们喜欢龙吗?谁能说说你第一次见到龙时的感受?龙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它因为造型威武,身材强健深得大家喜欢。下面我们就带着崇敬的心情感受一下中国龙。[板书课题]
二、认识中国龙形象:
1、孩子们,真正的龙我们都没见过,但龙的传说已源远流长,龙的形象出现于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6400年,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课件出示龙形象出现的时间]
2、龙的形象已出现了六千余年,它现在的形象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变,让我们来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龙演变的三个时期]
3、虽然经过时间的磨砺,龙的造型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龙是中国人造的理想化动物形象,是中华民族独到的精神文化,它身上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找找吗?
[课件出示寻找龙与其它动物的相似之处]
4、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并没有龙这样的神奇动物,但在人们的幻想中,它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千姿百态,大家想看看中国龙到底有哪几种动态吗?
[课件出示龙的动态]
三、寻找生活中的中国龙形象: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龙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来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龙的形象呢?
四、感受身边和艺术中的中国龙形象:
1、在今天,中国龙文化上下八千年,龙的精神无处不在,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来,让我们瞧瞧吧。
[课件出示龙与艺术的图片]
2、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有关龙的形象图片,那么龙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出示龙的主要组成部分]
3、龙是一种内在的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龙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各种不同的龙的图片]
4、龙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是自强不息的炎黄子孙,大家想不想看看小朋友是如何表现中国龙的呢?
[课件出示小朋友的画]
五、表现中国龙形象
1、看了这些小朋友的画,大家是不是也心动了吧!小花猫看我们学习得这么认真,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作业提示]
2、你们小组想表现一条什么样的中国龙?小组里商量一下。
3、哪个小组能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4、我们小组里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它表现出来吧。
5、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放音乐。
a、辅导不能表现龙特点的小组。
b、辅导画面单调的小组。
六、展示中国龙、体会龙精神。
在小组里说说你喜欢哪一条中国龙,为什么?
七、 延伸龙精神。
我们是龙的传人,就让我们致力于繁荣龙的文化,弘扬龙的精神,昌盛龙的故乡。
小学美术详教案篇2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
第三部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第四部分: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3揭题。板书课题:“小挂饰”
(二)新授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1研究探讨,自主感悟。
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
2欣赏图片,拓展思维。
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
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
通过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
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
小学美术详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雕萝卜在我国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魅力独特。通过雕萝卜的教学实践活动,观察、比较、了解萝卜雕刻的艺术特点。根据萝卜形状、质地、颜色进行雕刻,掌握雕刻方法。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的审美方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②通过赏析了解雕刻的艺术特征。
③掌握雕萝卜的一般方法。学会根据萝卜的外形、质地、颜色进行雕刻。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饮食文化有关雕萝卜的资料及国外不同艺术风格的雕刻作品。
●学生准备雕萝卜的工具及各种颜色、形状的萝卜。
(二)教学过程:
●赏析:中外优秀雕刻作品,阐述个人见解。
●感受:尝试各种萝卜的颜色、外形、质感,展开联想。
●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萝卜雕刻艺术。
●:学生作品,展示成果。
●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尝试教学,如:请厨师到课堂现场表演萝卜雕刻。
●采用游戏教学,编故事,分角色进行制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建议:
●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对秋天的感受。
●是否基本掌握萝卜雕刻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是否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假期旅游生活的亲身经历,在回忆、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达、表现和创作欲望,将纷繁的世界、新鲜的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来。国标本苏教版美术教案小学第九册。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根据自己的参观和旅游的深刻而独特印象,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方法自由大胆地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难点:
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构图方式的趣味性、独特性和合理性,用色彩和线条等手段,充分表达自己想表现的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照片,图片,范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欣赏:
愉快的假期开始了,在假期里同学一定参观到了一些不常见到的事物,去过自己不常去的地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九册全册教案下载)
二、新授:
1、可以选择铅笔淡彩的方法来表现印象深刻的旅行(参观)的经历。(示范)
2、选择最有趣的。
3、用铅笔打草稿,注意构图。
4、在此基础上,涂上水彩或水粉颜色。
5、待色彩干后,还可以用软的黑铅笔加工。
三、指导学生练习:
1、选择你印象深刻的旅行或参观的经历,可以欣赏自己或他人的照片,相互畅谈独特的旅行或参观经历供创作参考。
2、选择最有趣、最能吸引人的独特场景和内容。
3、在正式创作前,可以多画画小草图以进行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研究。
4 、既可以用单幅画,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
四、评析学生作品
1.创意是否精彩、巧妙和独特。
2.画面是否一目了然。
3.构图是否为自己的创作目的服务
小学美术详教案篇5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变废为宝,养成平凡中求神奇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设计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鸡蛋壳的碎片质感来拼贴画面,注意使画面简洁。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巧妙,颜色自然搭配。
教学准备:图片、范画、示范用蛋壳,胶水、色纸、铅笔、蛋壳,胶水、色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教师:鸡蛋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一种营养品,一般情况下,吃完后我们就把蛋壳扔进垃圾筒里去了。可是,如果我们把蛋壳洗净,将里面的一层内膜揭去,再把它们进行合理搭配,就可以组成一幅别致、新颖的装饰画了。
板书:蛋壳碎片粘贴画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并思考:
(1)这幅装饰画贴的是什么?是按什么形式贴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2)这幅画是按什么贴的,感觉怎样?
2、欣赏教师范画:
(1)用线表现的物象简洁、清晰、明快
(2)用面来表现的物象浑厚,有一种整体的美感
3、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根据设计选彩纸
(2)设计稿
(3)均匀粘贴碎蛋壳
4、请学生尝试一下蛋壳粘贴技能
四、布置作业:
运用不同的颜色蛋壳碎片,用胶水涂在色纸上粘线贴面,做一幅漂亮的装饰画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小结、下课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